【一枝秃笔自言自语】山高路远且行且珍惜

60块、600块、一直到6000块。从开始挣工资以来,一路与周围有可比性的朋友、同学、战友比较,俺既不是挣钱最多的人,也不是攒钱最多的人,但一定是花钱最快的那个人。

俺不光只知道花出去的钱叫钱,还知道什么叫财散人聚。

眼看着屁股后面的那几个人,虽然外貌特征有风吹日晒、蚊叮虫咬、略显蹉跎的痕迹,但经过仔细辨认,与年轻的时候相比,除五官和身形略有不同之外,神态确永远不会再有改变的可能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发小开始,臭味相投的一干人能够走到一起,一定会走在一起的道理和理由。虽然,有大浪淘沙,越淘越少之说,但是,出局的,基本上都属于自己掉队的。

没有办法,成年人的路都是自己三思后的选择,旁人爱莫能助。没有谁能够淘汰谁,只是自己左右了自己,才能让自己出局。

用经济学的理论解读,由于受用我钱财的群体还算比较稳定,得到的结论就是我的消费习惯还算比较理性。

民以食为天。

60块钱虽不算什么,但也不是谁都能够一开始挣工资就能挣到的数目。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时候的美好,就是随着性子,把自己兜里的钱与最铁的哥们儿共同分享。

最实在的分享模式真不用猜,下馆子、上饭店,借凭这六十几块钱?想都别想,咱得细水长流,不能“有柴一锅有米一灶”胡吃海喝。那不符合咱还有一个正儿八经的研究宏观经济的专业身份不是。

隔三岔五地弄瓶二锅头,整两罐头,叫上三五好友,趁着酒兴,吟两句郭小川、臧克家那让我们血脉贲张的诗。那《团泊洼的秋天》、《有的人》,至今,刻在脑子里的一字一句,还能倒背如流,没有随着那六十度的老白干的酒劲儿给忘了。

挣到600多块钱的时候,终于到了可以去小吃铺大吃一顿的水准了。桌子上面敞开心扉,下了桌子争抢买单的还是那几个熟头熟脸儿的面孔。酒劲儿上来也好,端着茶杯也罢,反正那些不可能入流的这体、那体,是不可以出现在这么正经人堆儿里的。

想都别想。狗屁不通的东西,到什么时候都拿不到台面上来。尽管我们的面前的小饭桌子虽然小,但想亵渎一下下也是不可能的。

难得的是,这一干人虽偶有掉队,但有情可原。毕竟大家都懂山高路远,比脚更长的路,还很长很长。

只有人的潜能才是可以无限地被激发的。所以交人要趁早,溜须也要具备一点儿战略性眼光。

不打一些提前量,现用人现交,总是有过于现实之嫌。

如果以上的这一点儿归纳,要放在头一二十年就运用自如的话,我还可以把钱花在更物有所值,甚至还有超值可能。

进入一枝秃笔自言自语模式。对于喜欢写字的人来说,大致相当于习武唱歌之人的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对写作的兴趣,虽远没有达到如饥似渴,不可餍足的程度,更没有达到遗世独立,凭虚御风那种忘我。但是,一天当中最快乐的事儿,大抵都发生在一枝秃笔自言自语这个码字的过程。
秃笔,如果说还有点作用的话,那就算可以用作杠杆去撬动灵魂。吱吱呀呀的较力中产生的火花生腾出来文字,轻描淡写地让自言自语静静地流淌,那枝秃笔也许能沾光于太阳。
我会把这种自言自语,定位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把零打碎敲的时间和空间,幻化成文字去对付那些无聊和寂寞。在这其中如果还能顺便把属于自己的时间,点缀得绚丽多姿一点儿,把空旷干瘪的空间,充盈得饱满圆润起来,那就再好不过的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