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

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

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丁俊贵


一、学会与无常共处

蒋勋说:人与人之间,除了生离,就是死别。

仔细想想,这居然是事实。

人和人之间再好,也会分离,再好的关系、再深的感情也终会烟消云散。

这是一个命定的结果。

不同的是,或早或晚、可预见和不可预见而已。

公元1057—1066年,不到十年的时间,苏轼分别丧母、失妻、丧父。他的至亲之人相继离他而去。

苏轼和苏辙两兄弟从此相依为命,相互扶持,友爱一生。

苏轼曾给苏辙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祈愿兄弟二人不再分离。

苏辙在乌台诗案中,用自己的官职求换哥哥一命。

《宋史》里评价兄弟二人: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生命的无常不是让我们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是告诉我们珍惜朋友、珍惜家人、珍惜当下。

不要赌气、不要等待,抓紧每一刻去爱,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二、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剧痛去换

诗人不幸诗家幸。

这个世界上,所有最美好的诗篇都是历经磨难之后,用生命全部的力量绽放出的花朵。

只有磨难,才能让诗歌通达天地,不肤浅、不媚俗,拥有直击心灵的力量。

诗人就像是蚌,他挨过的磨难越多,育出的珍珠就愈发璀璨。

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半生飘零,受尽了命运的波折。

京师显扬,本来是春风得意,谁料双亲、妻子相继离世。

反对新法,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得罪小人,被贬海南。

飘零四海,小儿子夭折在贬谪的路上,朝云死在惠州。

命运给了他最深的恶意,他回过身,把自己的生命刻成最美的诗篇。

命运好像是一个高超的石匠,苏轼好像是他最美的作品。

历经千凿万剑,日夜打磨,终于光明如镜,照耀千古。

三、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生命里的所有境遇都有它的理由,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要抱怨,不要悔恨,懂得随遇而安。

苏轼的本意是要在朝堂辅佐天子,做出一番事业。

但是因为与王安石交恶,被迫离京外放。

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接近十年,他都没有机会回到京城,回到政治中心。

他不再执着于“致君尧舜上”。

在地方上革除时弊,赈济灾民、兴修水利、政绩斐然。

每次离任,人们担酒相送,感激他的恩德。

被贬黄州,他耕田为业,打着牛角,和乡民一起唱改编的《归去来兮辞》。

被贬惠州,他改良当地的生产农具,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被贬海南,他穿着黎族的衣服,给他们兴办教育,开化民风。

无论人生多坎坷,他都能做到宠辱不惊,他顺应环境,适应环境,无论到哪里,都能帮助他人,完善自己。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放下我执,随遇而安。

内心强大,处处都是舞台。内心安宁,处处都是风景。

苏轼晚年修习佛法,临终之时,友人劝他心中努力想着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灵魂才可以飞升净土。

他回答说:着力即差。

随心、随性、随缘,随遇而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丁俊贵

2018年7月9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陈玲,焦点网络中级四期坚持分享,第872天。 也许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多挫折,也会产生很多压力、焦虑、紧张、抑郁...
    煙花阅读 1,828评论 0 0
  • 如非必要,勿增实体.可察,可见.可证 圆+三角形:圆形是闭环. 三角形倾斜的.表示低谷再上去的能力.是正反馈中. ...
    一石头快阅读 460评论 0 0
  • 王小波在似水流年里写“我向来不怕得罪朋友,因为既是朋友,就不怕得罪,不能得罪的就不是朋友,这是我的一贯作风。由这一...
    路圈阅读 152评论 0 0
  • 1 collection: { "page":1, "limit":10, "title":2, "boo...
    楽祀阅读 269评论 0 0
  • 何谓场景? 要把场景拆开解释,场和景。“场”是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用户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停留和消费。 “景”就是...
    子文_c50a阅读 38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