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害死猫 ——浅谈《猫》的人生三重境界

      郑振铎先生的《猫》记叙了“我”三次养猫的失败经历,鲜明地表现了“我”对猫不同结局的情感波澜,从“一缕酸辛”到“愤恨不已”,最后“良心受到深深的谴责”。本文语言质朴无华,叙事风格平实自然,初读时心中全是对第三只猫结局的无限遗憾和惋惜,再读时则看到了与猫具有同样性格的人,深读后,寻根溯源,最终发现原来是人们内心的偏见害死了猫。经过细读文本,我窥探到这篇课文蕴含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猫是猫

      我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试着给文中的四只猫取有趣而贴切的名字,要能突出每只猫的特点。经过对课文重点语段和关键词的分析,我们最终确定四只猫分别叫做“花球球”、“黄滚滚”、“白小小”和“黑兮兮”,这样文中的猫仿佛就有了生命,我们也与它们拉近了距离。当我追问学生最喜欢哪只猫时,大都选择第二只,理由是它活泼有趣,还能抓老鼠,可以给人解闷儿。而“白小小”和“黑兮兮”极少有人选,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两只猫都长得很难看,而且很无趣。

      由此可见,人眼看猫,人就已经带有主观的偏见,活泼可爱颜值高的宠物谁不喜欢?文中的“我”如是,三妹如是,我们亦如是。       

      第二重境界:看猫不是猫

      第三只猫的悲剧是注定的,即使没有发生芙蓉鸟事件,它也不会被大家喜爱。从猫的身上隐隐看到了同质的人——相貌平凡,甚至丑陋,寡言少语,性格内向不讨喜,这样的人在学校或者社会上基本是被边缘化的,他们可有可无,几乎是透明的。但一旦发生不祥的事情时,他们就成为了人们心中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人们甚至还会为了自己的判断去臆想各种“有力”的证据。而他们则像第三种猫一样,不善言辞,亦不会运用“有力”的语言为自己辩诉,最终也逃脱不了被排挤被冤枉的命运。

      文中的张妈就是第三只猫的化身,被妻子责骂时无从辩解,只得默默无语。而“我”、三妹和妻子都是这场悲剧的帮凶和推手,世俗的偏见在“我”和三妹身上诠释得淋漓尽致。“我们”口口声声说爱猫,但在猫生病时并没有带它及时就医,而是给它佩戴小铜铃,可见“我们”只是把它们当做一个消遣取乐的玩伴而已,所以从猫眼看人,“我们”属于同一类人——当事物不存在审美价值或利用价值时,它随时可能被抛弃,甚至冤枉致死!

      第三重境界:看猫还是猫

      这一重境界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地分析后,再研读课本,文中四只猫的各色形象会浮现在眼前,或活泼,或调皮,或忧郁,或凶残,还有那对叫声宛转的芙蓉鸟,在自然界中都属于比较弱小的动物,但它们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啊!它们已经融入到人类的生活当中,我们成为掌握它们生杀大权的主人。

      如果没有罪魁祸首——黑猫的出现,可能“我”不会为自己的暴怒和虐待感到悔恨和自责。文中的“我”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作者借助“我”与猫的故事想要警示世人:不要让“我”成为“我们”,要学会对所有的生命多些敬畏,少些偏见,多些善意,少些轻视,多些爱护,少些伤害。即使厌恶至极,也不能以此为理由而主观臆断对其加以戕害,否则我们终将要遭受锥心之痛!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句话最深入人心——“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巍峨的大山,任凭你怎么努力也别想搬动!”人心的偏见确实“难移”,但倔强的愚公也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也许经过时代的发展,观念的变更,我们会对生命的多样性更加的包容和理解,希望那时不会有更多的“猫”死于偏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师:跟我聊聊看,这篇文章你看过了吗?郑振铎先生的这篇《猫》你读了以后,你觉得文章在写什么?谁能把这篇文章内...
    陌上杨阅读 12,204评论 0 1
  • 猫 执教者:肖培东 热身 师:一个小问题:养了几次猫? 文章的插图上的猫是第几次养的? 理由? 生1:第三次,有文...
    涓涓浅语阅读 4,151评论 2 1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4,343评论 1 3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443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35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