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之乱可谓汉末一大事件。小说《三国演义》便是以这次事件为源头开始讲述故事的。
有一些黄巾将领,靠着和主角们的互动,让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刘关张三兄弟初阵之际,被关羽、张飞分别斩杀的程远志和邓茂;官军兵临城下,杀死主将投降的严政;以及在牛头山投靠关羽的裴元绍和周仓。
然而,上面所提到的这些人物,全系小说《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不见于正史。那么,历史上都有哪些黄巾将领呢?我们一起来翻开史书,找寻一下吧。
中平元年春二月,钜鹿人张角自称“黄天”,其部帅有三十六方,皆著黄巾,同日反叛。——《后汉书·灵帝纪》
黄巾之乱的发起者是张角,他还有两个兄弟——张宝和张梁。《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注引《献帝春秋》记载:
(张)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
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杨数万人,期会发于邺。元义数往来京师,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未及作乱,而张角弟子济南唐周上书告之,于是车裂元义于洛阳。——《后汉书·灵帝纪》
马元义、唐周皆是黄巾众。马元义的身份很特殊,他是负责联络朝中内侍的机密人员。唐周则成为了黄巾的背叛者,在他的告发下,马元义被车裂。
朱儁为黄巾波才所败。
五月,皇甫嵩、朱儁复与波才等战于长社,大破之。——《后汉书·灵帝纪》
黄巾将波才在初期战斗中击败官军,可谓一支颇为劲悍的力量。
六月,南阳太守秦颉击张曼成,斩之。——《后汉书·灵帝纪》
关于张曼成,笔者之前一篇札记已经介绍过,他是南阳一带的黄巾军将领,自称“神上使”。张曼成死后,当地黄巾军将领还有赵弘、韩忠、孙夏。
(皇甫)嵩、(朱)儁乘胜进讨汝南、陈国黄巾,追波才于阳翟,击彭脱于西华,并破之。余贼降散,三郡悉平。
又进击东郡黄巾卜己于仓亭,生禽卜己,斩首七千余级。——《后汉书·皇甫嵩传》
这里提到的被官军击败的黄巾军将领,除却前面讲到的波才,尚有彭脱、卜己。
自黄巾贼后,复有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唒之徒,并起山谷间,不可胜数。其大声者称雷公,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轻便者言飞燕,多髭者号于氐根,大眼者为大目,如此称号,各有所因。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后汉书·朱儁传》
黄巾之后,又有各路人马啸聚山林,别有称号。这不得不让人联想起一千四百多年后的明末,仿佛也是这样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