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
今天的更文想来点鸡汤,不喜欢鸡汤的伙计可以划走了。
因为,在副业联盟队伍壮大的 过程中,我们拒绝掉的人,有一部分是认知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觉得想走捷径,觉得事情难,很难赚到钱。
我的上帝啊,正确的逻辑是,事情难,才有机会,事情要是那么容易,你觉得我们国人的调性,还有你的机会吗?
傻吧叭叭!
进入正题。
01
领导安排额外的加班任务,同事们纷纷找借口推脱,你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下来;团队里没人愿意整理繁琐的数据、对接难缠的客户,你咬咬牙,主动揽了过来;学习时别人都在刷短视频、聊八卦,你逼着自己啃那些枯燥的专业书、练那些难掌握的技能。
如果你真的想改变,就去做难而正确的事。
千万别扯淡什么吃亏不吃亏的。
人生大部分的成长都是吃亏上,而不是耍小聪明上。
也许,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委屈:“凭什么又是我做?”“这么麻烦的事,做了也没什么好处吧?”
可慢慢你会发现,那些别人不愿做的事,那些看似费力不讨好的活,恰恰是你和别人拉开差距的关键。
老话说的好:“今天做了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明天你会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
这是鸡汤,是有的人没有看明白。
这不是鸡汤,是看明白然后去做的人。
如果你读懂这句话,可在留言给这篇文章666,不需要赞赏,就666,说明你看看明白了。
这句话是实实在在的成事逻辑——
这个世界从来都很公平,你愿意吃别人不愿吃的苦,就会得到别人得不到的甜;你愿意扛别人不愿扛的难,就会拥有别人没有的底气。
02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时,靠的不是什么奇谋妙计,而是“结硬寨、打呆仗”的笨办法。别人都想靠偷袭、速胜建功,他却偏要扎稳营盘,每天挖壕沟、筑高墙,把自己的营地打造成铜墙铁壁。
别人都嫌攻城太慢、太费力,他却偏要一点点围城,断了敌人的粮草和外援,哪怕花几年时间也不急躁。
用时间换空间,长期主义,才能稳稳走得更好,更远。
当时很多将领都嘲笑他“太笨”“不懂兵法”,可最后恰恰是这“笨办法”,让他屡战屡胜,平定了战乱,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他后来在日记里写道:“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那些别人不愿做的“笨活”,那些看似低效的付出,其实都在悄悄积累力量,最后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03
稻盛和夫刚进入陶瓷行业时,只是个没任何经验的新人。
当时公司的条件极差,同事们都在抱怨“这活根本没法干”“肯定做不出合格产品”,纷纷跳槽离开,最后整个实验室只剩下他一个人。
别人不愿熬夜加班,他就住在实验室里,吃睡都在工作台旁;别人不愿反复试验,他就一次次调整原料配比,哪怕失败几百次也不放弃;
别人不愿钻研细节,他就拿着放大镜观察陶瓷的纹理,连最微小的瑕疵都不放过。
就是这样,他做了所有别人不愿做的事,最后不仅做出了合格的陶瓷产品,还创办了京瓷、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商界传奇。
他在《活法》里说:“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那些别人躲着走的苦,那些别人嫌麻烦的事,恰恰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04
现实里,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30岁的女设计师,刚进公司时,同事们都不愿接“修改次数多”的客户订单,觉得“费力不讨好”,每次有这样的单子,大家都互相推脱。她看没人愿意做,就主动站出来接手——客户要求改十次,她就耐心改十次;客户说不清楚需求,她就一遍遍沟通,直到弄明白为止。
一开始她确实累,经常加班到凌晨,可慢慢的,那些被她服务过的客户都成了回头客,还主动给她介绍新业务;领导也看到了她的踏实和耐心,把更重要的项目交给她。
不到两年,她就从普通设计师升职为设计总监,薪资翻了三倍。
那些同事当初躲掉的“麻烦活”,最后都变成了她的晋升机会;那些同事不愿吃的苦,最后都变成了她的底气。
还有40岁的创业者,做社区生鲜配送时,别人都觉得“配送半径太小”“利润太低”“太费人力”,纷纷放弃这个赛道。
他却觉得“社区居民的需求最实在”,别人不愿做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他做;别人不愿花时间维护客户关系,他每天亲自走访小区,了解居民的需求;别人不愿承担“损耗风险”,他就优化供应链,把损耗降到最低。
一开始生意确实不好做,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利润也微薄,可慢慢的,小区居民都认可了他的服务,复购率越来越高,他又慢慢扩展到周边几个小区,最后做成了区域性的生鲜配送龙头。那些别人不愿碰的“小生意”,最后变成了他的大事业;那些别人不愿扛的风险,最后变成了他的护城河。
05
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
所有的回报,都藏在你愿意做的“难活”里。、
别人不愿做的“枯燥积累”,比如每天坚持读书、练技能,你做了,知识和能力就会慢慢沉淀,最后变成你的竞争力。
别人不愿做的“麻烦沟通”,比如主动对接客户、协调资源,你做了,人脉和口碑就会慢慢积累,最后变成你的机会。
别人不愿做的“短期没回报的事”,比如深耕一个小众领域、打磨一个产品,你做了,壁垒和优势就会慢慢形成,最后变成你的底气。
06
《刻意练习》里说:“所有的大师,都是靠日复一日的刻意练习造就的。”
而这种“刻意练习”,本质上就是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别人不愿重复枯燥的动作,你重复了;
别人不愿面对自己的不足,你面对了;
别人不愿花时间打磨细节,你打磨了。
最后,别人成了“普通人”,你成了“大师”。
这就是差距的来源:不是天赋,不是运气,而是你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当然,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不是“盲目揽活”,不是什么苦都吃、什么活都接。
你要分清“有价值的难”和“无意义的累”(如果这句话看不懂,不知道如何区分,请看完我所有的公众号,再看这篇文章):
那些能让你成长、能积累资源、能形成优势的事,再难也要做;
那些只是消耗时间、消耗精力,却没任何收获的事,再闲也别碰。
比如,同事不愿做的“整理行业数据”,能让你了解行业趋势,这是有价值的难,要做;
同事不愿做的“帮人跑腿打杂”,只是浪费时间,这是无意义的累,要拒绝。
记住,一定要做有积累的事,毕竟我们真正能做事的时间并不长。仔细一算,可能也就是十几年时间,有了积累才会有未来,没有积累,屁都不是。
07
我们都得有“长期主义”的心态。
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往往不会立刻有回报,可能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更久,才能看到结果。
就像农民种地,春天播种、夏天浇水施肥,要等到秋天才能收获,你不能刚播种就想结果。那些一开始就想“走捷径”“赚快钱”的人,往往走不远;那些愿意沉下心,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慢慢积累的人,最后才能笑到最后。
别再羡慕别人的“好运”“成功”,你看到的别人得到的东西,背后都是你没看到的付出。
别人升职加薪,是因为他接了别人不愿接的难项目;别人创业成功,是因为他扛了别人不愿扛的风险;别人成为专家,是因为他啃了别人不愿啃的硬骨头。
故,别再躲着“麻烦事”,别再怕吃“苦”。领导安排的额外任务,别人推脱时,你可以说“我来试试”;学习时遇到的难题,别人放弃时,你可以再坚持一下;工作中遇到的难缠客户,别人回避时,你可以主动对接。
我们做的每一件别人不愿做的事,都不是白做的,它们会像一颗颗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给你带来别人得不到的回报。
今天愿意多吃一分苦,明天就会多一分甜;今天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明天就会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我们的付出,时间都会给我们答案;我们的坚持,终将换来惊喜。
你觉得这是鸡汤还是成事逻辑呢?
-END-首发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