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记不住?——提高记忆力的四种方法

想学习却没时间学习是一种焦虑和痛苦,然而更痛苦的是有时间学习却什么也没记住。

为了更有效的学习,我们得了解大脑的记忆规律及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一、记忆力曲线

记忆力曲线是用来描述记忆与遗忘规律的。记忆力曲线的纵轴,代表记忆内容的数量,横轴代表天数,也就是被试者在记忆完毕后经历的天数。这条曲线呈现下降的趋势,最开始下降的最快。记忆的遗忘速度是不规则的,不是每天忘掉平均数量的内容,而是在最开始的阶段遗忘得最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放慢,最后遗忘停止,没有被遗忘的记忆就成为了长期记忆,可以被随时调取,或者在某个特殊环境和某个事件的触发下再次让你想起来。

记忆力曲线给予我们的启发是,在学习一些东西之后,及时复习很重要,在遗忘点出现之前复习,这样就能避免遗忘的出现,把知识变成更多的长期记忆,从而终身保留下来。


二、提高记忆力的四种方法

1、复习法

提高记忆力的首要方法就是降低遗忘的概率。根据记忆力曲线分析,如果记忆的内容在20分钟后不复习,就会遗忘40%以上,9个小时后就会遗忘65%左右。

1)“351-351”记忆法

这个方法的重点就在于掌握最恰当的复习间隔。具体做法是,当你把需要学习的内容全部记住后,要尽量在3个小时之内回忆一遍,接下来,分别在5小时内、10小时内、3天内、5天内、10天内复习一遍,经过这6次的学习,长期以及就会形成,你对这部分内容的记忆会相当深刻。

2)整体复习

我们在复习背诵的文章时,遇到记不起来的段落不要翻书查看,把这一段略过去,继续往下回忆,整篇文章已经复习完后,再重新回想刚才遗忘的那一部分,这时候,我们也许就很容易回忆起那一段遗忘的内容。这是因为内容上下文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我们把记忆的整体内容框架把握好,就可以利用整体将暂时遗忘的部分重新回忆起来。

3)回忆记忆法

回忆过程所用的时间越多,记忆的效率越高。这里的“回忆”,指的是把记住的知识在头脑中再回想一遍。在背诵东西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这种刻意的回忆。比如,在朗读一小段文章后,开始回忆这部分内容,先通过回忆验证哪些记住了、哪些没有记住,没有记住的部分再看书背诵。相对于反复的朗诵,通过回忆背诵具有更好的效果。

二、链接记忆法

找到需要记忆的内容和内容之间的链接点,形成一个记忆链条,从而更快地记住大量的内容。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或者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就需要把它进行转换,变为生动、直观的形象内容,激发自己的正面情绪,从而更利于记忆。

例如记忆蒸汽机、人、马、面包、神父、就把这几个词,可以用链接的方式把每一组练成一句话。比如蒸汽机和人——人和蒸汽机比工作速度,结果累得满头大汗;马和面包——这匹马很肥,就像一个大面包;神父和酒吧——神父去酒吧喝酒,醉酒之后大闹酒吧。用这种链接的方式,我们就将每组的两个形象词语串联到了一起,组成了有趣的一句话。

为了更形象的记忆,你甚至可以把自己当做主角,根据这些词汇编一个故事,把链接升级。因为故事有情节有意义,能够让人情绪高涨,尤其是假想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就会记忆更牢。

三、联想记忆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联想使思维发散,产生画面感。联想的画面越夸张越能让人印象深刻,因为人们通常无法记住每天见到的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对那些古怪的场景却是印象深刻。

心理学家把击剑爱好者分成三组:第一组每天练习20分钟的实际击剑,练习20天;第二组在20天内不做任何练习;第三组在20天内先做10分钟的实际击剑,再做10分钟的冥想击剑,也就是靠着想象纠正自己的技术动作。结果第三组进步率最高。这个实验就说明,想象力对人的作用是巨大的。

四、整体浓缩记忆法

整体浓缩的方法,就是把内容看做一个整体,然后再找出重点,通过重点内容的清单,浓缩记忆,串起整串内容。

把整篇内容通读一遍,然后分块提炼出有特点的或者有代表性的句子,比如带有数字的句子,或者是能够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把这些句子整合在一起,在需要背诵的时候,利用这些有特点的内容还原出整体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记忆力心理学》| 秋秋解读 《记忆力心理学》| 秋秋解读 关于作者 赫尔曼·艾宾浩斯,西方心理学泰斗级人物,生活...
    鸭梨山大哎阅读 4,145评论 0 2
  • 昨个儿是平安夜,支教的好友园园发来好几条消息,是关于她们正在大理古城进行着的PDC。 另一边,支教的好友丹姐发了条...
    鹿來阅读 4,035评论 16 8
  • 那個拙笨的男人正合我意 我猜他痴心的是大地 褐色 翠綠 土黃 是他調色板上最沈郁的光 那裸露岩壁的植被 眺望盛夏的...
    兒玉阅读 734评论 0 1
  • 告别是人生的常态,没有谁可以相伴一生,所以告别再见再相见充斥着生活的每一刻。今天的花园群的题目就是书写告别。这个群...
    一江春水1990阅读 1,917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