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老师长期致力于残疾人事业,是社会组织的副理事长,做孤独症等特殊群体康复,有50多名比较固定的服务对象,其中20多名在16岁以上,政策补贴大大减少,只享有残疾人保障金,就业帮扶至关重要,关系到这部分特殊群体及家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印老师很想得到慈善机构、基金的项目资助,她的想法是成立文工团,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到社区开展文艺慰问演出,辅以手工、厨艺等活动,从本社区做起,建设友好社区,然后扩展到相关社区,让这部分特殊人群有一定补贴并能体现自我价值。
印老师这个项目思路立足自身优势,面向社区贴近群众,也抓住了基层治理的落地点,有一定可行性。但要考虑的因素:一是自身特色。这个要调研相关慈善机构和基金的定位和现状,是否有同类型并做得较成熟的项目?特殊群体艺术疗愈项目也有一些同类型的机构在做,从策划上要进一步挖掘其特色,有独创模式和一些原创设计,比如表演的曲目,是否可以系列支撑。二是应用场景。面向社区慰问演出,对象是谁,每月固化还是选择大的节日,是围绕自身演出组织社区活动,还是以社区活动为主自身融入。三是资源链接。在本社区开展项目应当是容易整合力量,但其它社区是否可以打开局面得到资源支持?这需要积累人脉,取得社区领导支持,得到居民响应,还有场地等限制,需要打通的流程和环节也较多,这相当花功夫,驾驭起来有一定难度,要考虑自身运作能力。
总之,设计公益项目,要抓住自己擅长的,并能满足他人需要,还要避开同类竞争,才能省事省力,不耗能又达到整体长远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