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黑历史

三国演义里的一些曹操的黑历史,小时候我是相信的,现在我不敢完全相信了。比如,杀吕伯奢一家;比如粮食不够了,先让粮官用小斗分粮,导致兵变,为了平息众怒,于是杀了粮官;再比如梦中杀人。这些都是真的吗? 就吕伯奢一事,有网文里写清楚三种不同史料里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我总结了诸葛亮可能存在的三个黑历史,按时间顺序,第一是劝刘备杀刘封,一个是杀常房诸子,第三是挥泪斩马谡。

先说劝杀刘封。

《三国志蜀书刘(封)、彭、廖、李、刘、魏、杨传》中,有一句记载:“(刘)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孟)达,又不救(关)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诸葛亮认为刘封过于刚猛,刘备和自己死后,别人控制不了他,经网友解读,就是怕刘封威胁了刘禅的皇位,于是先杀了再说。

其实,网友的解读不可信,三国志里写的这段也不能信。《晋书.陈寿传》记载:「(陈)寿父为马谡参军,(马)谡为诸葛亮所诛,(陈)寿父亦坐被髡」。陈寿居然是马谡的参军的儿子,因为马谡失街亭,父亲受到牵连了,后来蜀国为晋灭了,陈寿成了晋朝的人。如果陈寿是马谡参军的儿子,诸葛亮又斩了马谡,牵连其父,陈寿会不会私下咒骂诸葛亮呢?陈寿写的诸葛亮的坏话,会不会是他自己的阴暗思想的猜测呢?

但是,陈寿写的这事也许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陈寿是怎么知道是诸葛亮是怎么劝刘备的?如果诸葛亮真的劝过刘备杀刘封,说过什么话只有刘备和诸葛亮两人知道,其他人不可能知道,除非诸葛和刘备日后跟人提起,才有可能传出去。刘备和诸葛亮会跟谁提起这事呢?在马谡失街亭之前,诸葛亮和马谡关系不错,而陈寿他爹又是马谡的参军,所以很有可能是诸葛亮跟马谡说了这事,马谡又跟陈寿他爹说了,陈寿他爹告诉了陈寿。这么一想,陈寿确实可能知道一点内幕。

二是杀常房诸子。

诸葛亮杀常房诸子,是裴松之注三国志的一条记录,原文是:魏氏春秋曰:初,益州从事常房行部,闻褒将有异志,收其主簿案问,杀之。褒怒,攻杀房,诬以谋反。诸葛亮诛房诸子,徙其四弟於越巂,欲以安之。褒犹不悛改,遂以郡叛应雍闿。臣松之案:以为房为褒所诬,执政所宜澄察,安有妄杀不辜以悦奸慝?斯殆妄矣!”

魏氏春秋说的是常房先杀了“褒”的主簿,然后"褒"杀了"房",诬房谋反,诸葛亮接着杀了常房诸子,流放了常房四弟,依此安抚"褒"。

接下来,裴松之痛斥了这段阴谋论,大概是这个意思:”我心目中的大神怎么会乱杀无辜依此来取悦奸佞呢?”我当然是站在裴松之一边的。魏氏春秋是东晋的史官孙盛写的,孙盛什么人,下文摘录自百度百科:

”孙盛出身魏晋名门太原孙氏,高祖孙资为三国时曹魏重臣,官至骠骑将军、侍中,封中都县侯;曾祖孙宏官至南阳郡太守;祖父孙楚颇有文名,晋惠帝时官至冯翊郡太守。孙盛父亲孙恂官至颍川郡太守,后来在郡中为贼人杀害。“

既然孙盛祖上是魏国人,用阴谋论的写法黑诸葛亮再正常不过,也许他恨诸葛亮年年用兵,犯我国疆土。"这么一个坏人,做这些杀忠臣以悦奸佞的事情没什么好奇怪的"。

两人打架,找第三个人来评理,第三个问,谁先动手的?谁先动手谁错。也许在这个问题上,诸葛亮认为常房先杀主簿不对,褒杀常房只是报仇,调查一番后,得出常房谋反的结论,于是杀了常房儿子,至于后来,褒又谋反,也许被诸葛杀了也说不定。总之,褒后来就算谋反了,不表示常房就没有错没有谋反。所以杀常房诸子的事情或许存在,但是动机一定不是”魏氏春秋曰“的那样。

三是挥泪斩马谡。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的记载是“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则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载则和《三国演义》中的说法相同:“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马谡有没有被诸葛亮斩掉也是疑问,有些电视电影里会演找个很像的或者蒙面的替死鬼杀掉的剧情,诸葛亮有没有可能也是找个替死鬼斩了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整个三国,正史以《三国志》最为著名,但影响力最大的还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飞过的百合花田阅读 5,699评论 0 3
  • 在你身边 时间很短 你还是一样像七月的台风天 总是烈日之后的暴雨 狂风之后的骄阳 极端的让人不安 多希望你是秋夜江...
    吴某某某某某某阅读 825评论 0 0
  • 作为一个女孩,从出生就注定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成长着,她们与男孩不同,她们喜欢美好的故事,喜欢...
    ZX嘚阅读 4,258评论 0 1
  • 寿山石_43b7阅读 923评论 0 0
  • 同学会临近,本城同学因事多聚了几回。有一回老师说起自己班三十年的同学会,彼时已有数位同学离去,几十位同学团坐一处,...
    铅笔芒种阅读 1,31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