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集]《我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育科学学院 23教育大类1 刘荣荣

    我的家乡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大有镇木召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侗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占全国侗族人口的40%左右。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古老民族。侗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山水交融。我的家乡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的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岑巩古名思州,它的出现和贵州四大土司之一的田式有重大关系。史学界称“先有思州,后有贵州”,思州文化是中原汉文化和五溪蛮文化的融合。其中少数民族的代表就是思州摊戏。是戏剧的活化石,有使人拍案称奇的“思州摊技十二绝”,即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踩红犁,掰竹,悬星挂斗,踢刀,放马脚等。还有“思州摊祭”、思州龙灯会,还出产了思州思砚,是中国十大名砚之一。思州因改名而默默无闻,思州的有一个家族也因为改名换姓而隐匿山林,这个家族就是马家寨的吴姓居民。根据清史专家考证,今天马家寨的居民是吴三桂的后世,在此地也发现了陈圆圆墓,村寨也保留了许多江南式的庭院、建筑。

      距离岑巩县城23公里,有一处中木召古庄园遗址,也就是我的老家,位于大有镇木召村中木召自然寨,此遗址至今还是一个未揭底的谜。我们中木召多为刘姓,离我家200米处有一颗将近100年的参天银杏树,它就像一个大长老,见证着我们村落的成长。虽然我老家是个比较小的村子,但是在这充满了许多有趣的事,村子里的人们也挺好的,所以在老家生活的那段时光真的蛮无忧无虑、快活自在,而我觉得无比珍贵的。

      在我们那也有许多风俗习惯。比如说,在立春之后几天,大家都会做社饭,就以在春天生长起来的蒿菜为材料。做社饭不仅是来吃,同样也是为了祭祀土地菩萨,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在春节来临之际,人们还会凑到一起来打糍粑。打糍粑可是个体力活,将煮好的糯米放入石臼中,让两个力气大的男子拿粑棒交替击打糯米,直到把糯米打到软烂粘连,再放到案板上,经过揪坨,揉搓,盘圆,就可以得到一个圆圆的糍粑了,最后,还可以印上红色花印就更加好看又美味了。这圆圆糍粑也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都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人们也对龙有着崇拜之情,古时候人们用舞龙来向龙表示崇敬,以求得五谷丰登,家运兴达。所以在元宵节来临,就用专门的人在挨家挨户的玩龙灯,每一家人也回提前把贡品准备好,以表对其的尊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