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王丽华的《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心里真的很难受。
悲剧究竟是怎么样发生的呢,只是因为他们是旧社会的牺牲品吗?我觉得也不全是。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朱安是鲁迅的结发妻子,只知道鲁迅和许广平之间的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其实原配是朱安。
从两人定亲到结婚足足过了8年,朱安在闺房中等了鲁迅8年,从20岁等到了28岁。在我们这个时代真的很难想象。
原以为结婚以后会结束这孤寂苦闷的日子,没想到却只是开始,新婚当夜鲁迅就睡书房,两人同桌吃饭不交流,就连次日要洗的衣物鲁迅都会当天收拾好放在朱安的放门口,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交流,真的是方便极了。
有时候我和鲍先生闹脾气,两人同桌吃饭一顿不讲话心里就苦闷的慌,真的不知道朱安是怎么熬过来,这样的气氛真的可以冷死一个人。但是他们却一直持续。
朱安也算是名门闺女出生,从小受的教育就是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朱安做到了,在鲁迅和许广平结婚之后也是朱安一直陪伴着鲁迅的母亲,一直陪伴鲁老太太走完一生,自己才孤寂的离世。
看完心里真的很难受,朱安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就因为不识字,裹小脚,是旧时代女性?
其实细细想来,这样的结果再旧时代,且战争时代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在他们结婚之前鲁迅就曾写信回来,希望朱安可以多看看书,可是朱安没有,一直到结婚朱安都是卑微的对鲁迅好,端茶做饭,就连各种女学生出入家里和鲁迅谈笑风生,朱安都未曾想过自己要去多读书,追上丈夫的步伐,或者是稍稍走进丈夫的心里,只是依旧礼貌的招待这些学生。不曾做过任何改变。
放在现代也是一样的。
如果两人差别太大,一人一直不思进取,另一人早已走得很远,也会是这样的结果。
时代不等人,就连丈夫的心也不等人,我们还有理由不学习吗?还敢不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