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上的一句话,我很欣赏。
先细想想,我们为孩子走了哪些路。
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这样:一直想着他们的学习,生怕他们不能理解,于是将知识简化到越容易越好,有时就揉碎了,等着他们张口,就差点喂了;一直想着他们是否掌握知识,生怕他们不能掌握,于是课上一遍又一遍地复习巩固,有时就将知识对比归纳,等着他们直接拿去背记,就差点帮他们掌握了;一直想着他们的身体是否吃得消,生怕体活课上运动伤身,生怕运动冒汗冷了感冒了他们,有时就千叮万嘱注意适度,就差点我们为他们运动了……
就这样,他们渴了累了磕了痛了哭了笑了,我们都牵挂。我们能够替他们做的,做了;能够替他们想的,想了。他们就在我们的呵护下生活着,在我们划定的圈里成长着。
而作为家长的我们,总是这样:每天准备着他们吃的,而且要变化花式花样,生怕他们饿了厌了,就差喂他们了;每天准备着他们穿的,而且要注意厚薄款式质地,生怕他们热了冻了丑了,就差把他们裹在我们的衣服里;他们哭了我们擦泪,鞋带松了我们系,扣子松了我们扣,书包重了我们背;每天想着他们的未来的发展,千思万虑着他们前行的方案,生怕他们落后了、未来的生活差了……
就这样,我们把他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花了,看不到时怕伤了,他们的吃喝拉撒喜怒哀乐,我们都牵挂。他们的苦,我们吃;他们的痛,我们挨;他们的重,我们扛。他们就在我们的视野里生活,在我们指定的朝向未来的路上跟着我们走着。
他们所要做的一切,似乎就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在做着,他们的成长的路上似乎我们在走着,或者是陪他们走着。似乎这样,我们才踏实和心安。
但是,这好吗?
一只老鹰从不教小鹰飞翔,却在成年后不由分说把它推下悬崖。
而我们呢?
还是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将成长的主动权归还给他们。成功了,让他们自己体验,体验成功的奥秘;失败了,让他们反思,反思问题的所在。
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我们成人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谨记,我们替孩子走的路最后都会变成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