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2-序言&第一章
四个收获
1.对于经典的书,是需要放慢速度去读,理解书中的内容的。并不是说读书快就是好。放慢速度去读,精读,把一本书吃透,慢就是快。
2.太多资讯太少咨询都会阻碍理解,2016年的现代,新媒体渠道更多,获取资讯更加便捷。把“态度、观点”经过包装过后呈现出来。读者并不需要思考,因此并不能提升理解力。
3.主动阅读。一方面是态度,另外一方面需要加进更多阅读技巧等。
4.阅读消遣、获取资讯类书籍文章,也是学习,这个考验的是记忆力。理解启发,第一步是需要获取资讯,第二步,思考过后,探索为什么,关联和差异等。
三个感受
1.我平时读书速度会很快,一般我都是先通读一遍,然后再细度,最后再挑我认为的重点的捡出来再读一遍。这次好像不同,我是第一次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老师布置阅读作业时,我匆匆看过,没觉得什么特别的。听完老师讲过一遍,自己再重新做第一章结构思维导图的时候,发现,原来作者传达了这么多信息。
对应着第一章书中的观点就是作者是投手,传达内容;而我是主动阅读者,是捕手,捕捉到了作者传达的部分内容。
2.关于资讯类的书籍和文章是把“态度、观点”经过包装过后呈现出来。因此并不能提高理解力。这个我是很有感悟的,因为我学的是新闻专业,那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新闻都是带有很多观点和片面的,并不能完全呈现事实。我现在做的是广告行业,这段时间写的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楼书,也是将“态度、观点”包装过后,才呈现出来的。
对应着第一章书中的观点就是电视和广播新媒体。其实现代新媒体资讯更爆炸。
3.易仁永澄老师带着我们学习这本书,跟我学习书法是一样的。刚刚开始学书法写字的时候在探索阶段,老师写一个笔画,我对着老师的写。笔画写好了,老师写一个简单的字我对着写。但是后来很快,老师会说,你不要看着我的字了,你去临帖,你去看字帖,以碑帖为准。因为老师对一个字已经有了他的理解,会加进去很多他的个性进去。老师在我临帖的过程中会发现我哪里有问题,稍微一点拨,我就明白了,这样进步很快。
这个部分对应着第一章书中的观点就是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
二个改变
1.放慢自己的步调,慢慢来,精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2.减少看知乎、微信订阅号。
一个行动
思维导图画出了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的文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