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寒雨潺潺的春夜,李煜从梦中醒来,追忆故国岁月,无限伤感,写下这首《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在随州的春天,失意的钱惟演作《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每逢酒后必唱此曲: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年春天,柳永落榜,他将满腔激愤化为一首《鹤冲天》,半是负气,半是放浪: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一个灿烂的春日里,这个人生赢家走过花草芳香的小径,在亭台上品尝美酒,写下这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几道的名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正是在春天故地重游时,为怀念一名叫小苹的歌女所作: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欧阳修生性潇洒,他笔下的春天,是与友人饮酒观花的畅快,以及怀念友人的淡淡伤感,如这首《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一反同时期文人伤春惜春的风气,宋祁这首咏春词随意落墨,风流闲雅,一个“闹”字点出繁花盛开之状,卓绝千古: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张先写的一首《天仙子》,写的是暮春夜色: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他体察民情,创建花洲书院,整修当地名胜百花洲,趁着春天百花齐放,出城游玩,与民同乐,写下一首《定风波》: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秦观的词,重在一个“情”字,写春愁,他以女子的视角切入,含蓄幽渺,如这首《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随着苏东坡的去世,大宋词坛一度陷入沉寂,直到贺铸的一首《青玉案》轰动文坛: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时节已近暮春,离开汴京的那天,李师师为其置酒送别,周邦彦写了这首《兰陵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绍兴八年(1137年)春天,岳飞奉命率领部队回鄂州驻守。他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不见满地春色,唯有血雨腥风,写下了一首《满江红》: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晚年寓居杭州,李清照在元宵佳节追忆当年太平盛世与女伴看灯时的欣喜,如今却已风烛残年,不禁感慨万千,写下这首《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身处南宋的都城临安,辛弃疾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即便是在满城灯火的元宵佳节,他也难掩失落: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姜夔因仰慕扬州昔日的十里春风而来,映入眼帘的却是战争洗劫后的萧条与荒凉: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宋末四大家之一的蒋捷在逃亡途中乘船经过吴江,满怀羁旅的春愁,写下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春天,最能勾起词人的一片深情,他们在伤春之中寄托黍离之悲,如刘辰翁的《兰陵王•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沈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二人皆北去。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