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安排研究《精益创业》,是要考试的那种,经典句子摘要:
- 成功地执行一项无意义的计划是导致失败的致命原因。
- 先向市场推出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地试验和学习,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灵活调整方向。
- 如果产品部符合市场需求,最好能“快速地失败,廉价地失败”,而不要“昂贵的失败”。
- “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
- 我们没能达到预计的增长目标。实际上,我们几乎没有新的顾客和新的收入。但是,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正处在一项新业务的突破口上。我们需要再多一年时间。
- 如果照搬现有企业的商业模式、定价、目标顾客和产品样式来开办一家新公司的话,那它说不定是一项有吸引力的划算投资,但它成功与否仅仅取决于执行能力,而且这种成功的或然率是可以精确推断出来的,所以不能算是一个新创企业。
- 开发产品前先问4个问题:
- 顾客认同你正在解决的问题就是他们面对的问题吗?
- 如果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顾客会为之埋单吗?
- 他们会向我们购买吗?
- 我们能够开发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 已经清楚地证明了把精力集中在经证实的认知上,可以避免如今很多新创企业中肆虐的浪费现象。
- 公司的增长率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单一客户获利率,获得新顾客的成本,现有顾客的重复购买率。
- 创建核算的三步骤:(1)使用最小化可行产品确定企业目前所处阶段的真实数据。(2)新创企业必须尝试把增长引擎从基准线逐步调至理想状态。(3)转型还是坚持。
- 一家公司可以花时间改进产品设计,让新顾客更容易使用。这种做法的前提假定是:新顾客的“激活率”是增长的驱动因素,而且它的基准线目前低于公司期望。
- 某家新创企业觉得其工程开发团队“工作不努力”。
- 衡量指标:可执行,可使用,可审查。
感想
使用了粗读的方式,花了5分钟把书先翻了一遍。感觉就是一个公司从出生到壮大的过程,丛中怎么生存,怎么处理危机,怎么少走弯路。其中用了很多的例子来做佐证,生动的描述了成功的理论。
“精益”的解释
摘自“百度百科”的解释: 精益是对英文Lean的一种翻译,Lean的一般含义,是指事物的一种极端或一种倾向,是带有瘦弱、贫瘠、细小、干瘦、扁平、精确、精准含义的一个英文词汇。
精益,竟然是一个外来词汇,因为在中文中是没有这个意思的。我看到的第一感觉是精益求精,但是没有单独使用“精益”的。当我向我老婆介绍“精益创业”这个书的时候,她第一反应骗人的,创业的书都是骗人的。对精益这个词完全忽略。没有很直观的印象。
廉价的失败
想到腾讯的开发模式,不断地体验产品,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比用户更加的了解产品,比较竞品,挖出优点和痛点。从QQ的出现就已经注定腾讯的理念,也只要QQ的团队才能够把产品做到不可替代。当然最后微信成功了超越了。
再好的语言,没有业绩有表达力
在现代经济中,看不到前景,没有新业绩的增长,那么是没有一家投资公司会继续为你买单。小步快跑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投入验证预期的商业模式,用最小的代价不断的试错。
执行力
做事的执行力,还真是很难的。会发现每一件如果要完成是非常的难,并且中间会出现很多奇怪的想不到的事。如果有好的计划,但是没有执行力,那么一切都归零了。
所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今日事今日毕,或者马上就开始处理事。
闭环,就是做事要有始有终,需要有回馈。
核算方式
任何公司不管成功与否都会有一个结果,所以在产品做出改变或业绩上升中,不能很好的判断出是否在正确的道路上。需要一个核算方式来判断。真的很有必要,这个是让我们看清当前格局的最重要的视角。每时每刻都需要站在公司乃至全行业的角度,对自己的改变和进度做出判断,是否真正的在前进的路上。
基准线指标
这是个啥指标,没有明确的说明。应该是指一个公司的底线吧。如果公司发展到新阶段,还是没有得到这个指标的话,那么只能说明是不合格的。所有之后的所有的目标,产品改动或其他的一切改动都是以这个为基准。并且这个基准线是需要不断的调整或提高的。随着公司的成长,公司的基准也在不断的提高。
工程团队工作不努力
看到这个结论的时候,发现与我们公司真的好像啊。公司的效率差了,就要开始找各种原因了。那么哪些原因很有说服力呢。就是开始推皮球,把责任推给其他部门或底层部门,让他们进行背锅,自己高枕无忧。其实很大的程度上,一次二次没有见效,那么就是公司的决策层的问题了。
衡量指标
如果产品没有可以衡量的标准,那么拿到数据后,根本不清楚这个数据是否成功,或者数据是否作假。需要可以操作的一个功能,如果不知道什么数据是我们想要的,那么怎么进行修改呢。如果不知道什么操作引起了效果,那么一切都很迷茫。如果看到数据不知道是什么概念,那么无从讨论了。如果数据不能被验证,那么领导看到的都是一些虚荣的指标。还是有很多的事可以做的。
// TO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