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之二——再回首

我的邻居之二再 回 首

《再回首》是歌星姜育恒的成名作。小区的一间小发屋借用来做了招牌,无论是字面意思还是寓意都很贴近、好记。

发屋是名符其实的小——只有三张椅子,两张“洗、剪、吹”,一张“女士烫发”专用。老板一人、帮手一人。店虽小,也是老板、伙计不含糊。老板姓韦,“韦小宝的韦”——呵呵,攀上这样的名人。

再回首似乎从小区建好后就在。早几年发屋是宽敞的门面房,楼下理发,楼上住人。虽然生意红火到不提前预约,等个把小时是常有的事,十几年过去了,房租涨得太厉害了,再回首虽然从五元一次涨到10元、15元,可显然挣钱的速度没赶上房租上涨的进度,再回首还是个小理发店。“再回首”从沿街门面栖身一楼的居民房中。

再回首的生意好的原因一是客人多(都是小区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回头客),再有就是价钱合适,不像小区里其他的美发店,动不动就是几十块钱理个发,遇到小区七八十岁的老人,韦老板往往不收钱,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老板的手艺不错、态度也好。

十几年了,韦老板从单身到有两个女儿的父亲(老婆就是原来店里的帮工,很奇怪,干了十几年,老婆还不会理发)。

理发是一对一的服务,两口子吃饭也没个准点:下午2点吃午饭,晚上10点吃晚饭是常有的事。

韦老板可不如金庸笔下的韦小宝那样潇洒,整天的忙,脊背也过早的驼了下去。理发时要围着客人转,腰很难舒展开,日子久了,再年轻的背也被压弯了。他的压弯的背是典型的职业特点。手艺人的身体往往带着职业特征——比如,木匠身上总有木材的清香、锁匠的指甲缝里总有洗不干净的金属屑、卖肉师傅脸上似乎总泛着油光。

很长时间,韦老板都是一个人忙。老板娘最多洗洗头。也请过人,不过基本上请的都是学徒,帮着打打下手。“打工请不起。”凭着十几、二十块的理发费,对付个水电费、租房费,剩下的,再请个师傅,确实很勉强。

仅靠理发,挣钱不多不说,养家糊口倒成了问题。“再回首”也做起了“多种经营”。在修配钥匙的任队长摊位前租了个报亭,卖卖彩票。理发店租的是一楼的房子,有个小院子,加个顶,改成小超市,卖卖文具、冷饮啥的。小店门前还挂了个“韵达”的牌子,帮着附近的居民收收快件,挣个块把钱的取货费。

理发、卖彩票、文具店、快递点……再回首在韦老板一天天的努力下生存着,凭着努力,他在市里买了房,算是立住足了。

这一切都是靠他的双手,一剪子一剪子挣来的。有时我担心的看着他驼着的背,总觉得那是生活的重担压弯的。韦老板告诉我,他也在积极的治疗。“花了好几万呢,用了进口药,合作医疗报了一些。”所以,他还得继续干下去。

再回首,一定能像歌里唱的那样,走出一片新天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一篇我期待已久的作品。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但是我又选了一个最差的颜色搭配来标注这个记号! 今天的主题只有一个...
    Andylee阅读 4,044评论 3 2
  • Don’t Read This Chapter: The Limits of “I Won’t” Power别读这...
    桑桑木阅读 1,937评论 0 0
  • 不可否认一个事实,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会总是怀念过去,而对当下的新事物,会产生从看不清到看不懂再到看不惯的一种态度。 ...
    紫夜星沙阅读 2,875评论 0 0
  • ~~交一个欣赏你的朋友,在你穷困潦倒的时候安慰你帮助你。 ~~交一个有正能量的朋友,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陪伴你鼓励你...
    心情语录阅读 4,361评论 0 0
  • 圆日遥垂,泱泱渭水,多情自古名川。问长空鸣雁,可知几经年?自空叹,当年盛世,英豪几辈,弹指如烟。又黄昏,一抹柔晖,...
    盐波力阅读 2,790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