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3营造良好环境,让青春在基层绽放


        近日,中宣部组织五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围绕“激昂青春 筑梦基层”主题,分享基层奉献、成长成才故事,畅谈基层奋斗经历和体会,鼓励广大青年融入时代、扎根基层。但是,他们为什么到基层?为了生活、就业、梦想?答案绝不是惟一的,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他们权衡利弊、综合分析后,最终将梦想与现实相结合,把命运押注在基层,从此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为基层思、为基层虑。将他们引导到基层,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避免官僚主义,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青春的梦想最为活跃,带有无限活力和无限可能,但也总是桀骜不驯、毫无忌讳、直来直去的。只要他们内心深处藏着爱国情怀、爱民情谊、劳动光荣等基本概念,能做到遵纪守法,请不要过度统一思想压制他们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不要过度统一行动压制他们的行动空间和创造力,不要过度用老经验改变他们的行为准则和待人方式,更不要以官僚主义的政治视角去要求他们。他们所有的桀骜不驯、毫无忌讳、直来直去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工作、让群众、让社会、让国家、让自己、让朋友变得更好而已。如果试图用官僚主义手法去束缚他们,将适得其反,成为青年逐梦基层最大阻力。这个社会,谁也改变不了谁,最多是谁妥协于谁。毛主席说:“未来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一个现在的你,能改变一个未来的他吗?也许,他们现在所想就是我们昨天所想,只是因为我们曾经妥协,迷失了自我而已。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营造开明、活跃、民主、协商的良好政治环境,坚定他们的美好梦想,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避免形式主义,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基层很苦,苦什么?不仅要苦工作的繁杂,还要苦不断的监督检查和应接不暇的唯唯诺诺。“上边千根线,下边一根针”是基层最真实的写照。很多领导不顾基层实际,把基层困苦放一边,不从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着手,一味喊口号,要结果,宣传轰轰烈烈,表面一看有安排部署、有监督检查、有成效成果,政绩十分突出,深入分析发现啥也没有,就是一张皮、一个势,于长远工作开展没有一点好处。任何工作都应该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应该在依法依规、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有序开展的,是有人员组织、技术工具、方法路径前提的,不应该是没有规划的“立即上报”,临时性的“安排部署”,甚至违法违规的长期加班和超负荷工作等。这个世界有了管理会更好,没有管理不会消亡。当基层变成“上边千把刀,下边一颗头”的无奈时,再大谈特谈基层管理、奉献基层,就显得有点滑稽了。怎么避免形式主义?现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智能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智能行政管理OA办公系统,从源头上做到“控制工作总量”“依法行事行政”,讲法律条文和行政行为装进“筐子”里,避免形式主义,给基层减负,营造一个良好的基层工作环境。至于所谓的保密难题、技术难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比如,公安、财政、税务、银行等系统的保密要求不可谓不高,更不用说军队指挥体系的保密要求了,这些系统哪一项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内容。为什么这些系统能做到安全可靠,涉及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办公系统就多年不见身影?只要各地主要领导认识到,现代社会的行政管理体系早晚都要、一定会进行智能信息化改造,早点改造就是领先,晚了就是落后,这条路就很容易走通了。

        强化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基层的自然环境、生活设施、公共服务相对来说还是较差,特别是西部偏远乡村显得更差一些。为了让人才真正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应该持续加大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如持续扩大乡村公路建设,改扩建自愿者住楼、援助干部楼、廉租房、建设集体食堂等,让基层一线人员住得好、吃得好,增强归属感。严格落实津贴补贴制度,提高偏远地区工资待遇,足额发放工资、津贴、补助、加班费、奖金等,为基层一线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确保不让基层一线人员流血流汗又流泪。不要老想着“现在最落后的偏远村庄,生活也比几十年前的一般城镇家庭生活要好”,妄想用精神引导代替物质激励,培养出不吃草的“白马”,这是绝对长远不了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