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过这样一句话:“稳定不变从来都是一种偶然,只有不断变化才是这个世界上必然的存在。”
如今,在这个经济环境不断日下的今天,试错的成本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稳定的生活,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所写的一篇航海探险小说,也是一篇关于反抗生死的小说,当年笛福在写作这篇小说时,正是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大规模发展的时期,在当时对外扩张和贸易繁荣的背景下,冒险和殖民成为潮流,这篇小说富于冒险精神正是出自于此,而作者笛福又是一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作家,他出身于中下层阶级家庭,从事过多种职业,如商人、记者等。
1
在这本书中,主要讲述的四个情节,从一开始的海上冒险,当时的鲁滨逊因为不安于平凡生活,一心向往航海冒险,他不顾家人的劝阻,于是私自离家出海,在多次的航海中经历了各种风浪和危险,在一次前往非洲的航行中,船只因为触礁沉没,同船的伙伴全都因此丧生,只有鲁滨逊一名生还者,在漂流中来到一个荒岛上,在这个荒岛上杳无人烟,所有的东西全都要靠自己去创造,诸如遮风避雨的房屋,刚开始他用木头和帆布在海边搭起帐篷,后来为了长期住下去,他搬到了一处山洞中。
在这期间,他还学会种植了大麦和稻子,制作面包,驯养野山羊,获取羊奶和羊肉,以及动手制作陶器和工具等生活必需品,鲁滨逊在这荒岛上生活了很多年,有一天他发现了食人族的踪迹,有次,食人族来到这个荒岛上准备吃人,鲁滨逊救下了一个即将被吃掉的土著人,因为当天实星期五,所以鲁滨逊就给这名土著人取名叫做“星期五”,自此之后,“星期五”就成了鲁滨逊的仆人,为他鞍前马后,两人一起在这荒岛上生活,鲁滨逊也教“星期五”语言和一些生活技能。
再后来,有一天鲁滨逊和“星期五”发现了一艘英国船,船上发生了叛乱,鲁滨逊和“星期五”帮助船长平息了叛乱,船长答应带他们回英国,最终,鲁滨逊终于离开了这个他待了28年的荒岛,成功回到了英国。回国后,鲁滨逊得到了他在巴西种植园的收益,过上了富于的生活。
2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鲁滨逊身上所流露出来的无所畏惧的冒险精神,想想看,当与你同行的人都死去的时候,只剩下你一个留在孤立无援的荒岛上,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到无比绝望,甚至会失去生活下去的希望,可是鲁滨逊并没有这样想,刚开始他尽管有些迷茫,但这只是短暂的,他很快调整好状态,去试着习惯这一切,然后适应这里,最后去做出一些改变,让自己能够顺利地生活下去。
鲁滨逊说过:“只要活着,在生活中就会缺少什么。”
在当时那般艰巨的环境下,生存都成了问题,他却用仅有的那一点点墨水和为数不多的纸张去记录自己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正是因为他强大的心态,让他很快适应这里的生活,而不是怨天尤人,每天活在无尽的痛苦之中。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生活的困难,工作的艰巨,学习的辛苦,家庭的琐事,是压在我们身上的几座大山,也许是35岁中年人失业的痛苦,也许是每天加班到深夜三四点,下班一个人回家,难过地蹲在小巷哭泣的自己,也许是一个方案被改得面目全非,内心的声音无法得到重视的无奈,也许是那些永远背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目,也许是不被理解的家人,总是埋怨自己赚得不够多,总是说谁谁家换了新车,换了新房,永远有吵不完的架,闹不完的别扭,数不尽的指责。
有人说过:“死亡也许并不痛苦,活着的人才是经历痛苦的。”
很多人对于生活,早已失去了信心,浑浑噩噩地过着每一天,如同行尸走肉般,那些外表看着光鲜亮丽,但是实际上却过得并不如意的大有人在。
活法,成了每个人的人生方向标。
3
鲁滨逊除了一直坚持记录生活的一点一滴外,还坚持阅读《圣经》,就算他缺衣少食,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仍然坚持阅读,这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也是精神的信仰。
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生是苍白的。
读书、写作、跑步,不管哪一种,都可以当做自己的兴趣,然后坚持下去,一年、两年、三年,甚至十年之后再回头来看,蜕变的不仅仅只是学识、气质,甚至容貌都能让自己变得优雅起来,就像《哪吒2》中,当敖丙的魂魄附在哪吒身上的时候,就连太乙真人都眯眼笑道:“这才是正版的撒”,虽然那个有着黑眼圈、脾气爆、相貌一般的哪吒也没什么不好,但是谁能够挡得住那个气质儒雅,文质彬彬的敖丙呢。
在这个世界上,颜控的人永远占大多数。
同等条件下,没人会选一个相貌丑陋,却舍弃一个五官端正的人,从古到今,人们永远都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经常会听到说:“这孩子长得真乖,真漂亮”,然后众人露出喜爱之情,但是一说到:“这东西好丑,看着就恶心”之类的话时,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有句老话说过:“相由心生”。
心地善良的人往往容貌都显得比同龄人要更加年轻,虽然书中没有详细描述过鲁滨逊的容貌,是帅还是丑,但就他当时收留“星期五”那个土著人的时候,就说明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后来还教给“星期五”各种生活技能以及语言,以人格魅力征服了这个素不相识的土著人,直到最后,就算鲁滨逊要让他走,放他自由,他都不愿意离开。
4
无论什么时候,“真诚”永远是打开人与人之间隔阂之门的钥匙,即便互相之间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甚至存在人种差异,但鲁滨逊对“星期五”是真诚以待的,就获取了“星期五”百分百的信任,生活中亦是如此,当人与人之间充满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时候,就会出现信任危机,直到最后发现身边没有一个可以值得信任的人。
正因为鲁滨逊的真诚打动了“星期五”,才能让他如此死心塌地跟着鲁滨逊,如果当初鲁滨逊对他充满了欺骗,并且算计和利用他,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了。
所以说,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那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话”,而是质朴无华的“真诚以待”。
历史上被称为“管鲍之交”的管仲和鲍叔牙,就是真诚以待的代表,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两人一起做生意,管仲出资少却分红多,鲍叔牙不认为他贪财,而是理解他家境贫寒,管仲为鲍叔牙出谋划策,却使事情更糟,鲍叔牙不觉得他愚蠢,只是认为是时机不利,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公子小白继位后,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管仲,自己却甘居其下,管仲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5
一本好书,总能催人奋进,也能带给人以思考,《鲁滨逊漂流记》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夸张的描写,写的都是贴近现实的经历,读着就像自己亲自经历过一样。
而且这本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起来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少年时,读出的是对鲁滨逊冒险经历的憧憬和向往,青年时,读出的是对鲁滨逊孤身留在荒岛的同情,中年时,读出的是对鲁滨逊在极其艰难情况下,仍能保持乐观心态的敬佩,同时也感叹人生无常,留在那个孤岛28年,度过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如果换作其他人,早已自寻短见。
人生漫漫,当一个人活得够长,就可以把那些你讨厌的人,或是痛恨的人全都熬走,那些曾经以为的跨不过去的坎,当过许多年再回首时,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也许就像鲁滨逊说的那样,只有活着,才会有希望,只有活着,才是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