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评论当观察

      生活、工作中,我常常会说这样的一些话:“你就是想的太多了。”“你这样想/做是不对的。” “对这种事,你就该XXX样?”

      因此,生活中朋友常常会说我强势,但是就是改不了。人际交往中,我在努力避免给人强势的感觉,但是仍然会得到这样的标签。后来慢慢的就接受自己这样的人设,会和新朋友说,我这个人有点小强势。

      生活教会我要多替他人着想,因此和人交往的过程中,我尽可能的想他/她需要什么。这样,很多时候我是有眼色的、容易相处的。但是,最后又经常的感觉自己不舒服,对于某些事情实在是看不下去。

      其实小强势也好,委屈也罢,都是自我感觉。

      为什么朋友会觉得我有些小强势?因为我常常希望他们按照我说的做。为什么我会这样?因为我觉得他们做的不对。为什么我会觉得他们做的不对?因为他们对事情的应对和我想的不一样。

      为什么我会觉得不舒服?因为我觉得会有些累。为什么我会觉得累?因为我认为事情不应该这样做。为什么我认为不应该这样做?因为我的价值观和需要。

      这样的自问自答式追寻,最终,小强势和觉得不舒服,都是因为我用自己的价值观和需求去考量他人的事情,并没有真正做到所谓的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不过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去想不属于自己的事情。我忽视了他人的感受与需要,却还把原因归咎于他人。所以感同身受永远也只是说说,我都理解也只是嘴上理解。

      原来我一直说的都是评论,没有只是描述我的观察结果,而把推测、评价当事实,没有对自己的言语负责。苦口婆心、唠唠叨叨到最后貌似对方接受了、被劝服了,其实对方也不情愿。

      如果把那些言语换成“你一直在说这件没发生的事,我认为你想的太多了”,“你这样想/做和大多数人有区别”,“对这种事,我觉得你可以试试XXX做。”会不会好一些?

    别把评论当成是观察,区分两者两者很重要。多观察,少评论,你会感觉很舒服,他/她也会感觉很舒服。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