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孤独

作者:朱弦

空着层层叠叠的房子,流动着

渺若零星的人群,仰望着耸天的高

楼大厦,眺望着无涯的未知远方,一

个人将渺小的自我塞进偌大的城

市,顿生不知置身于何时何地之错

觉,亦油然而生一种孤独之感。毋须

细说,孤独是生活本真的流露。恰如

生活是一次旅程,孤独是必经的驿

站,感受孤独是人生旅程中的必经

之路。

曾有这样一个设想:十岁时,害

怕孤独;二十岁时,亲近孤独;四十

岁时,享受孤独;八十岁时,敬畏孤

独。十岁,害怕被亲近之人所遗忘,

仿佛只有置身于人群之间,人才不

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二十岁,思考生

活之本质,离开群体生活或许会茫

然若失,而后来渐发觉,亲近孤独亦

是亲近自我;四十到了不惑之年,人

生路途已行了一大半,且不说你经

历了几遭风雨,何时“柳暗花明又一

村”,也不论后面旅途光景正好,你

已拥有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孤独,并

开始享受孤独。八十称为耄耋,你没

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感

伤,世事无常,变幻虚无,你懂了生

与死的自然规律,并敬畏孤独。当

然,人是群居动物,感受、亲近孤独

是常有的,但未必人人都会享受、敬

畏孤独。

生活中不乏有一群人,在俗世

的熏染之下,表面上光鲜亮丽,浮华

若梦,内心却极其虚无。孤独就像一

条毒蛇缠绕捆绑着他们的生活,使

他们时时遭到威胁,徒生惧怕。他们

在喧闹的人群中依然摆脱不了孤

独,因他们的心灵正遭到吞噬。与之

对比的是表面孤独内心充实的人。

他们将孤独视为生活的一件礼物、

一次审视自我的觉察、一次与另一

个世界另一个自我的灵魂对话的机

会。这两种人,并不是生活中常见

的,常见的是像我们这样的人——

处于中间的位置——常常忽视了孤

独的存在而表面、内心近似孤独的

一种人。

文人常与孤独为伴。孤独是一

种思考状态。与其说孤独创造了有

利的写作环境,不如说孤独直接或

间接创造了作品。“花自飘零水自

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

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孤独

彰显了李清照的才气。“盖将自其变

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

其不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与我皆无

尽也。”孤独赋予了苏轼本质的思

考。“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

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

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终

生度化了佛祖。”孤独托举了史铁生

的残疾。孤独赋予了他们另一种身

份,孤独使他们有了源源不断的写

作动力,孤独是文人一笔宝贵的精

神财富。

以偌大的城市反观自我,自我

是渺小的;以我之眼观所处的城市,

它不过是瞳孔里投射的影像。孤独

亦是如此。而心灵的虚无是最大的

孤独,孤独的虚无是最大的隐患。生

之路途,善待孤独,难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说孤独,大家就会想到,没有亲人、伴侣、朋友,好像个体单独存在在某种空间或场域里就叫孤独。 其实,孤独更多的应该是...
    勾勾5阅读 427评论 2 1
  • 朋友发来短信“ 你有没有感觉,被这么沉重的雾霾笼罩,有点慢性自杀的感觉? ” 看完好想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是,我...
    冉8168阅读 261评论 0 0
  • 今天看到温作市先生发的“众荷喧哗”这篇文章,第一段就说:“时常感到孤独,孤独是生命走向成熟的必然症状。” 看来他品...
    张全敏阅读 277评论 0 0
  •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儿子放学后接到儿子的第...
    雪英_ee8f阅读 202评论 0 0
  • 如何理解可终结对象和可处置对象 如果CLR检测到对象重写了默认析构函数,将会把对象标记为可终结对象。 由于实际运行...
    目标肢解阅读 31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