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塚疙瘩”

我1984年出生于西安市西郊一个叫做阿房宫的村子,就读于阿房宫小学。距我们村子向南200米有一个体型庞大的土疙瘩,我们当地人都叫它“冢疙瘩”。一到夏天漫山遍野的枣树郁郁葱葱,每年暑假,我都会和小伙伴结伴去爬冢疙瘩,饿了就摘山上的酸枣吃,那时我们都流传这样的规定,酸枣只能现摘现吃,不能离开“冢疙瘩”,还必须将枣核吐到那里,不然这里的枣树就会少了。年幼懵懂的我必当全然照做。

这个冢疙瘩承载着我童年时最美好的时光。最喜欢一口气爬到山顶,看着四周一望无际的麦田和不远处稀稀落落的村庄,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记忆中酸枣的味道仍在齿间犹存……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自从我上了初中以后由于功课的繁忙就没有再去冢疙瘩了,后来路过看到那块地方被围起来了,说是古代遗址,需要保护,还改了名字叫上天台。那年我上初二,1998年。

再后来听村里的老一辈说,这个土疙瘩可是大有来头,相传在秦始皇时为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特派500名童男童女一路向东赴海上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秦始皇盼其归来,日思夜想,于是命人在宫殿外修筑“上天台”,每日登高望远。“上天台”也由此得名。(还有人说日本人为什么相貌如此相似于中国人,就是那时的500名童男童女一不小心走到了日本岛,与当地土著结合形成了日本大和民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日本很多语言文化风俗都和中国不尽相同的缘故。)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在的冢疙瘩已被修成一个集温泉,娱乐,健身,宴会于一体的公共休闲场所。昨天带着我的俩宝漫步在公园内,急于寻找儿时那个令我熟悉的冢疙瘩,发现它已被圈起来供人远远欣赏可不能置身其上,有些许遗憾,可儿时那些记忆却像泄闸的洪水般涌上心头,像一帧一帧的电影一般浮现在我的脑海,这个令我陌生的地方再也找不回20多年前那熟悉的味道和感觉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附百度相关资料如下:

《汉书·贾阿房宫遗址山传》记载阿房宫整个的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迤逦不断,形成一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当地称为“郿坞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
    To者也阅读 9,253评论 0 2
  • 1.今日领导不在,感到片刻的自由和放松。但即使不在,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好,兢兢业业,大事小事都需要用心对待。 2....
    Wen婕阅读 1,092评论 0 0
  • 早晨孩子们来到幼儿园进行自由区角活动,鑫航和佳佳来的比较早,他们选择了小餐厅,佳佳扮演了一位客人,要到小餐厅吃饭...
    臧梦桐_高实幼阅读 3,468评论 0 0
  • 昨晚空调开得低了一点,一早起来感觉喉咙有点不适。路过药店门口,进去购点平时所需的对付小感冒小伤风之类的药品吧!“嗨...
    笨笨的成长之路阅读 4,990评论 4 2
  • “放假、回家、团聚”是现在年味的关键词,男女老少都差不多。在我们的孩童时代年味差不多就等于新衣服和好吃的。回家团聚...
    驿外荒泉阅读 3,928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