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1898——1975 ),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人,画家,作家,翻译家 ,早年是从李叔同学习绘画,一九二一年去日本,学习西洋画与小提琴 ,回国后在上海,浙江,重庆等地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并开始文学创作 ,其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文笔娟云,妙趣横生 。其漫画作品多取于儿童生活, 造型简介概括,画风朴实自然 。“文革”开始后,年近古稀的丰子恺遭到迫害 。主要作品有,漫画集《丰子恺漫画》,音乐《音乐入门》,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译作《初恋 》《猎人笔记》 等。
初读丰子恺文章《儿女》,被朴实而真诚的亲情所打动。当他把一群儿女送到乡下,独自回到上海的租界,倍感寂寥和空虚,在收拾屋子时,把寓所里所有的家常零星物件,都送给了做短工的,却唯一留下了四双孩子们破旧的鞋子,摆在床下面,心里感到了无名的愉快。作者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是出于本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炎热的夏天 ,作者带着九岁 的阿宝,七岁的软软,五岁的瞻瞻,三岁的阿伟,坐在院子中的槐树下吃西瓜,孩子们欢喜雀跃。最初是三岁孩子音乐的表现,一边吃西瓜,一边发出小花猫偷食时发出的声音。这音乐激发了五岁瞻瞻的共鸣,发表了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 ,软软吃西瓜,阿伟吃西瓜 。这诗又引起了七岁和九岁孩子的散文的,数学的兴味,总结归纳为——四个人吃西瓜。于是,作者认真耐心地分析了他们的作品,从中悟出,孩子们明慧的心眼 ,比大人们所见的完全的多 ,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 ,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 ,世界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最明确 ,最近完全的见到 。大人比起孩子们,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
作者的书桌上,有秩序地摆放着稿纸,信箧,笔砚,墨水瓶,浆糊瓶,时表,茶盘等,他不喜欢别人任意移动,这也是独居时养成的怪癖 ,然而孩子们一爬到桌子上,就捣乱了秩序,毁坏了器物,当时不耐烦,哼喝他们,夺了手中的东西,还会批他们的小颊。然而立刻有后悔 ,哼喝之后立刻继之以笑,夺了之后立刻加倍奉还 ,批颊的手在中途软去 ,终于变批为抚。因为立刻自悟其非,要求孩子们的举止同大人一样,是何其荒谬 !
文章的最后,阐述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世人以膝下有儿女为幸福,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 ,我实在不解他们的心理 ,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 ,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 ,君臣,父子,夫妇之情 ,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时候,都不外乎是一种广义的友谊 。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丰子恺特别重视教育孩子,强调要让孩子快乐——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他们是身心全部公开的人,好的教育和坏的教育都很容易接受。父亲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亲对孩子们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最离奇的是,丰子恺50岁那年和7个儿女签订“合约”,其主要内容是: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正是丰子恺诗意而有效的教子方法,才造就了一个个才子和才女。巴金谈到丰子恺时说:“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