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三亩田,就在池塘下面第二个,所以水源好。
我是农历二月二十嫁过来的,不久后春季插秧,我就帮着家里干活。后来这个田种了几年稻谷后,家里的主要人员都出门打工了,这田就给了同村庄的小姑姐家种植水稻。
小姑姐家没种几年稻谷,就把这三亩田给扒成鱼塘了——说国家大力扶植养殖业,每年都会补贴几千元钱,比种植水稻划算。田变成了鱼塘,有没有给小姑姐家钱,我不知道——我从来不关心这事!
那个田变成鱼塘后,小姐夫据说放了不少鱼苗和野生的鲫鱼等在里面,但我们一条鱼都没吃过。
放养鱼苗后的第一年过年前,小姐夫请人拿网网鱼,但一个鱼也没捞到。有人说被人夜里用电网全网去了,真假不知。鱼塘虽然就在门前50米左右,但那时我家没人在家——早年婆婆带女儿在杭州和打工的公公在一起;后来婆婆陪孩子们租房镇上、县城读书多年。所以,即使有人夜里来电鱼,正大光明地来,也没人去追赶!
小姑姐家在村庄另一头,离鱼塘远。好几年放养鱼苗都没收益,小姐夫索性不放了,鱼塘就成了摆设。
前几年的一个春节后,村庄上一个喜欢垂钓的人,拿着鱼竿在我家的鱼塘来钓鱼。我和他开玩笑说:“你会钓个寂寞!”不成想,他一会功夫,真钓上来一条两斤来重的鳊花。
看见他钓到鱼了,我家胡哥的兴致来了,大张旗鼓的也来垂钓。但一个下午,啥也没钓着!
……
现在,这鱼塘四周的荒草、灌木都成气候了。鱼塘里常年都有很多水,有没有野生的鲫鱼或其他鱼不得而知;政府有没有补贴钱给小姑姐家,我更没去问津。
等我们都回来养老时候,我想:可以放养一些鱼在鱼塘里,供大家来垂钓。我家胡哥毕竟是曾经的厨师,谁钓到鱼了,就让厨师现杀现煮,大家再把酒言欢,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