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陀_03

  暑假结束,美玉带着狗崽回到了自己家。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新的小区,新的房子,新的家具,新的伙伴-笨笨,是的狗仔已名:笨笨。

  置身其中的美玉,感叹着同原来的世界决裂的竟如此彻底。先前身边的一切都不在眼前了,背后隐含的秩序规则全部失效了。身遭不远处,那些以后司空见惯,天经地义的东西,不声不响的向他蔓延开来。

  家里楼道洁白的墙面,偶然留有好事者的半个脚印也会让心里不舒服上一阵。楼梯间窗户的一颗固定螺栓遗失了,也会为此失落好久。许是对新的东西抱有的美好期待会比以往更多吧。总是幻想着大的商场和公园也能开在小区里,公交车站最好能延长到自己家楼下,配套车辆还得是环保无尾气且安静低噪音的。

  崭新落成的校舍,混合油漆、腻子和切割木材的味道,连那窗台角落的浮土都是雪白的叫人不忍擦落。操场、楼边绿化带时有塌陷的土坑,并不会引来过多担忧,大概那也算一种青春气息的映现吧。填平夯实随即完美如初,想着这是成长必历,算不得过错。多填几次今后倒是更加瓷实了,值得。

  重新组合的班级,融合着来自几个学校的同学和老师。纵横此地学场多年的美玉,如今在新班级汇聚了小学,初中,新同学的大融合。四世同堂?桃李天下?这些词藻在辈分和身份上都是不合时宜的措辞。总之如同一次难得的青春狂欢会,之前认识或多少相识谋面,再加上那些新面孔,因为这命运安排再一次的重新分配角色聚到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按照学校的规则,新入学的初三同学需统一考试,按总成绩高低直接分成三个班。美玉虽然大部分科目还算拿得出手,唯独英语实在一言难尽,最终以倒数第三的成绩勉强分到了一班。又因规则是每次大考需重新依照排名升降调整班级,便被此督促得整日惶惶恐恐。

  内外氛围烘托到位,大家都逐步进入状态。各股绳儿拧成一根儿,劲儿全往学上使。这其中最容易提高的,也最容易切实在身心上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记的,自然是体育。

  由于职工家属区的特性,白天大人是十有八九的乘坐班车到厂里工作去的,这座新落成的偌大小区得以全全交由学校占领。

  这个年代私家车几乎是没有的,新规划的马路显得异常宽阔。首先老师们从学校出发,先行占领街道各个主要路口,然后同学们在校口马路分批集合,一个方阵一个方阵的围绕整个小区练习长跑。

  从起跑线开始到第一个路口拐弯,这段老师目光所及的路是最能看出气势与队形的,往后自然越发的模糊起来。小区的一圈大概1.5公里,女生是可以不用跑完整圈,在四分之三处得到驻守在该点把关老师的目光验证后走小路回校的。这让男生愤愤不平起来,不由总会嘲讽奚落起来,那抱怨由此及彼的蔓延开来,絮絮叨叨,便成了接下来比女生多出这段路程的消遣。

  再有调皮男生,总会寻找老师把守不严路段,趁机钻入各种楼间的小路,抄近道再并入大路。有刚刚离队就被老师发现低头耷脑的归队的,嘴上还得解释道:

  “老师,去吐个痰。”

  也有几近成功却在将要重新并入大道时被抓住的,挠着头说:

  “老师,刚才肚子疼回家上了个厕所!”

  赶上几何不擅长或者立体空间概念薄弱者,老师便装作闭上一只眼,任由他们抄了这条自择的小道。最终的结果是,实际距离大大超过了既定路线,他们却不知的庆幸着,当算作两全其美。

  立定跳远的锻炼比较自由,学校在H型教学楼环绕的铺满地砖的小操场上并排相对的画了两排刻度,每排刻度由起跳、及格(男/女)和满分(男/女)五条线组成,足有20米长,两排就能60人同时练习。

  一到课间,同学们就自发的下来跳上几个,幻想着两侧教室的窗户上趴满了欣赏的女生,身后羡慕的眼光加上不断的尖叫喝彩,自然劲头就充足了很多,也算是种加成吧。

  但现实中女生们更多的是在连廊等待厕所,排队聊天的程序上。美玉倒是时常伏在窗户往外看,看到每个人纵身一跃落地后双脚原地不动回头查看脚后跟的情景,总是会联想到狗崽笨笨每次转圈良久蹲稳大号后,转身查看的样子。这样从楼上望过去,连视角也极像。

  体育三项,男生剩下的是引体向上和铅球二选一,需得根据自身情况,报考个分数高的。

  引体向上的标准器材只有南侧篮球场旁边高低杠中的高杠,十分的珍贵。所以时常看到一旁的低杠、双杠、篮球架子乃至班级门框上都会吊着练习的同学。

  常见的场景是:但凡一队同学路过班门口,总会有人情不自禁的跳起来用手扣住头顶门框,做上两个引体动作,令紧随的同学就势来个急刹车,大家便知道他是报考了引体向上那一伙的。

  铅球的练习场地比起引体向上就风光多了,鉴于安全性,整个足球操场,一旦开始铅球练习是无人敢去抢占的。只是铅球的借用时间,捡回铅球的时机都要严格受到控制。

  所以也有好学又求其次者,站在跑道上想象着手里有个铅球,反复学着大卫练习着上步和投掷动作。

  因此“铅球”仅在精神层面存在着,所以自然不那么考究场地的实际情况。但每次练习投掷动作时,对面跑道上不乏有路过的同学配合的缩一下脖,良久未敢抬起的紧靠眼睛四周打量着。

  学习方面的变化就是加入了化学,这个大学生涯前最后一个开设的大科目。忽然之间美玉如获至宝,发现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学科。

  从此四处收集实验工具:老姨单位找到的试管、烧瓶、漏斗和滤纸;爷爷用来替代蜡烛的酒精灯;舅舅学校找来的旧天平;姨夫在单位用车床制作的铁架台;美玉自己拆开姥姥家老旧电子管收银机机缘发现的“试管架”。

  自家的阳台上,美玉开拓出一块实验台。爸爸给铺上裁切好的粗孔雀绿塑胶桌垫,上面试管、烧杯、烧瓶、滴瓶还有量筒错落的摆放在窗台,放学回家正好赶上太阳西落,夕阳洒在晶莹剔透的各色玻璃器皿上,散射出神奇的光芒。

  班里有位志同道合的华同学,时常以互送化学药品礼尚往来。头天,美玉用小药瓶装上爸爸清洗鱼缸的高锰酸钾送给华同学。二天,华同学便会从家里厕所装上半罐草酸晶体带给美玉。因为初三没有有机化学,草酸在这个时候好似不够厚重。

  “改天等我给你搞点锌皮来,省着你亏了!”华同学道。

  平时最羡慕老师制氢气使用的锌粒儿,勺子从药品瓶㧟出几粒,散发着微弱幽蓝银色光泽。填入发生器底部,堵上胶塞,再从顶部灌入稀盐酸。

  要是不拘泥教科书,直接抓一把锌粒儿撒入烧瓶中染上颜色的稀硫酸溶液中,看着气泡冒出,活脱脱一个炼金术表演,直接点燃瓶口可能更加戏剧化,但是为了以后继续健全稳步的摄取化学知识还是作罢。

  在家制备氢气,锌粒儿是没有的。按照老师教学说的,碳锌电池的负极桶皮就可以替代。于是便有华同学如约来到美玉的实验室,兜里掏出几节旧电池。

  “快,刚四驱车里拿出来的,怕浪费让它空转了半小时,还热乎呢!”华同学兴奋的说。

  用尖嘴钳子夹瘪正极帽儿,撬开垫片,抽出碳棒,倒掉药粉,把锌桶展开铺平,用剪子裁成细小条状,打成卷。一节电池能产出十几个锌卷儿,两节做了二十个,拿出三卷儿泡入稀盐酸,剩下的装入白色空药瓶药瓶,贴上一个蓝色标签,写上Zn(卷儿)。

  气体不做收集,更不敢点燃,点到为止。做好通风,贴耳听听气泡发生的声音早已心满意足。只是看着那几个打成卷的锌皮,并不光洁的冒着气泡,嗓子总是应激反应的剐蹭渣渣的感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