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in Cup(首届超弦拉花比赛回顾二 最终)

续上)在这里,我们先插一张图片,大致可以看清拉花图案的KEY FACTORS:

我们给当晚观战客人发放了这张图片,如此,才能知道看点在哪里。

上篇写到拉花比赛第一轮即前六强产生。这次比赛共分三轮,第二轮仍然是一对一淘汰赛、第三轮则是选手的自由发挥。

第二轮选手需要做两杯,一份200ml的小拿铁杯和一份90ml的浓缩杯(即店里的标杯玛奇朵)。此轮比赛难度上升,虽然时间仍然是5分钟,但选手需要出两杯,这就需要选手加快自己的速度,而且,在只有90ml的浓缩杯中拉花,也是需要选手们成熟的技巧。

第二轮第一组是刚哥和熊飞    刚哥胜出。 刚哥仍然保持稳定的发挥,在比赛场上,平常的练习必须配合稳定的临场发挥,才能相得益彰,否则,紧张的情绪会主导比赛,不利于发挥。

当晚摄影师没有拍到作品,刚哥的作品主要在复杂度和完成度上胜出。途中穿着“8怪”酒厂文化衫的就是当晚的主持和解说。她左手边的是举了一晚摄像直播的工作人员。

第二组是海哥和王璜(湖南株洲小麦咖啡)  海哥胜出。这场比赛王璜出第一杯时,不小心碰洒了自己的作品,很是可惜,而海哥的正常发挥,也让该组结果没有悬念。我至今在想,海哥肯定偷偷拜了什么大神,才有如此的运气。

左边是海哥的作品,右边是王璜的作品,右图花型之所以不完整是因为选手在做好出品时,不小心端洒了,甚是可惜。

第三组是楠哥和冯斌斌 冯斌斌胜出。两位选手当晚选择的花型比较相似,但在综合因素方面,冯斌斌的优势更加明显。

至此,第二轮比赛结束。进入决赛的分别是王刚,海哥和冯斌斌。准备活动结束后,进入决赛阶段。决赛采用单人制,裁判从黄金圈、对比度、对称性和复杂度四方面打分。每项25分,满分100。

第三轮比赛出厂顺序是:王刚、海哥、冯斌斌。每人6分钟,300ml大拿铁杯型,规定时间内选出最好的一杯给裁判即可。

第一场:刚哥 刚哥做了两杯,最终选择了第二杯。

第二场:海哥 。海哥只做了一杯,选择了和第一轮一样的花型。

第三场:冯斌斌。选手也是做了两杯,最后选择了下图中间这杯。

冯斌斌也做了两杯,最后选择了第二杯,他这一轮略有失误,最后扣分在完成度和不满杯这两个方向上。

最终海哥以微弱优势胜出,刚哥的作品在对称性上略差。最终的排名是第一名:海哥,第二名:刚哥,第三名:冯斌斌。

回顾去看,最后一轮呈现的都不是每位选手整场比赛中的最佳作品。我也没有料到我们自己team能斩获大奖,因为,我们的日常出品虽也有拉花,但我们是为了保证饮用的口感为目标的,复杂度并不是我们的优势。参赛中的几位,比如峰哥,他根本就不喜欢拉花,最喜欢的是平白(我们的平白没有拉花)。楠哥的一半精力也在酿酒,参赛的三人里,大概只有海哥的练习时间多一些。

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举办一场拉花比赛呢?因为,我们认为这是精品咖啡馆最能吸引客人眼球的出品。我们希望通过这场比赛得到更多关注,不仅是关注超弦,关注UND,更是关注到目前中国市场中起步不久的精品咖啡。

呼,终于写完这样的流水账。下次我们写点有趣的吧!

最后,感谢这次活动的赞助:红顶咖啡商行、臻品行咖啡商行、雀巢牛奶、宝诚MINI、the wave设计工作室的赞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跟大部分写推送的人一样,第一句上来必先说明自己是拖延症ICU常驻患者。恩,我不是,但不知道为什么拖了。 比赛在5/...
    UND阅读 4,974评论 0 0
  • 简介: 赵尔宓,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两栖爬行动物学家。1930年生于成都,满族,1951年毕业于华西大学生物系。他...
    跳跳的大玩偶阅读 3,258评论 0 0
  • 通过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一件受益终生的减肥方法,食用健康、低热量的营养食品。只有改变了生活习惯,这才会有助于让我们...
    健身达人Roman阅读 2,087评论 0 0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攒课狂,这一点也不值得骄傲,相反,我开始害怕起来。请注意我的用词,是攒课...
    岛屿书阅读 3,297评论 0 0
  • 叶敏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打工,虽说这大城市工作机会多,但竞争也大,因为没有经验,叶敏找了将近一个月,才找到一份业务员...
    碎米汤阅读 4,64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