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180】踩踩雷也挺舒服的

昨天提出在行动中多踩踩地雷,增加自己的风险防范能力,今天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很愉快的就验证了这个理念。
今天助推梓畅Melody给我反馈说在分析自己行动亮点与不足的原因是要尽量分析本质原因,而不是直接原因,比如昨天提到自己执行任务时精力不足,自己分析的原因是有所放松,更深层的原因没有分析,也没有意识到。结果今天助推就给我指出来了,说分析的原因不要局限在直接原因上面,而是要深挖其中的本质原因,这让我很汗颜,嘴上说追求本质导向,结果在实际活动中还做不到。
  紧接着助推给我提建议说精力不足时用RSQC模型主动进行调整,当天的资源已经不足,如果还死守着原来的标准就很不合适了,那样会让自己很疲惫,且不利于任务的达成,每天的工作量设置要符合当前的精神状态。这样会让自己的日计划执行灵活很多,而不用死守标准,死磕自己,那样不利于长久执行,即便是死磕出结果,也是一种打鸡血的状态,那不是终身学习者应有的状态,不早不晚,不急不慢,恰到好处,这是我追求的状态,平静的生活着。

从助推的反馈中也让我思考很多,到底RSQC模型如何使用呢?它不仅仅是在任务制定时去思考范围、进度、质量、成本,他应该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因为未来不可预测,我们通过规划来让未来有了一丝确定性,但那毕竟是我们的假设,而未来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的假设也会在不断执行中获取反馈,通过反馈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合适的那就继续进行,不合适那就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预期,能保证自己拥有能力往前推进,而不是因为出现较大的偏差停滞不前。毕竟在不确定的未来,唯有行动才能获取反馈,坐在那里想是拿不到结果的。
  通过以上的思考,自己的思维再次落到【行动】上,不论是原因分析,还是踩地雷获得反馈,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自己想清楚,并能立刻去行动,这才是关键所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