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幸,蒋铭国名师工作室将在9月在《教师博览》科研版封二名师工作室巡礼栏目刊发。选中了去年在九江会议上的一张合影。
合影中除了朱博士、薛总、吴国花、我,还有22位教师。我想着能上刊是一种难得的纪念,于是希望每人认购2本杂志。当然不想认购的也是可以的。起码让每个人知晓这件事。过了好几天,有几个人一直没有回应,于是我私发给了他们。期中与一位老师回应如下。
回复:昨天吴老师问我了,我不认购[抱拳]
回复:不好意思哈[捂脸]
回复:去年到九江说好了论文发表的,知网会议可以查的,到现在杳无音讯,本来那300元(青年文学家)的我想写一篇,怕又查不到[捂脸]
我:好的
我:凡事自己决定哈
过了四个小时后。
回复:那个书我还是认购吧!要不然照片上有我不好意思
回复:钱发在群里了
我:跟吴国花说一下
我:选中照片也是一种机会。更是一种记忆与纪念。
我:有的事,我们自己完全可以做主,有些事不是我们说了算。
接着有感而发,即兴写了下面一些文字,作为我的更加具体的回应。
我:
去年九江讲座证书,是我追着朱博士发的。彼岸每个人一人一份。
知网会议论文,后来了解到评职称是没有用的。我也追着薛总问了,他毕竟是做生意的,我们努力不一定有用。
青年文学家杂志,完全是纯公益的,我已经发了四篇,知网、万方首页都可以检索。目前已经有300多人订刊,100多人文章已经上刊了,知网、万方也可以检索。
很多时候,很多机会是由自己把握的,把握了哪些机会,得到了什么成长,有些时候需要经常想想。
我的成长受益于我表姐,认识了江西教育、教师博览社长方心田,然后知道了教育行走,认识了张文质,学习了写作,参加了新网师,参加新教育,一路走来,虽然是自己的努力,但得益于这些贵人的指引。没有这些贵人,没有这些指引,就没有现在的我,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我常常怀感恩之心。至于参加教育行走,现在对于我来说,其实作用不大,因为该成长的,该醒悟的,该学习的,基本都已经尝试到了,甚至可以成为别人的导师,但是感恩于教育行走对我的重大的影响,我属于教育行走人,我需要奔赴现场。所以一直以来,2018年至今,每年都参加,从未间断。感恩,或许应该成为动词,更是一种持续的行为与在心里的念想与认可。
教育行走,有很多活动,但我现在一般都不报名,因为现在的我真的很忙,或许也不太需要,但是晓霞院长一但想到我,需要我参加,我都会参加。今年我什么都没有报名,晓霞给我安排了三个任务:破冰晚会主持人、读写论坛主持人、苏格兰裙群舞表演。对了,读写课程,晓霞还给我安排了一个伴学天团导师。只要晓霞想到了,我想我就要回应与支持。
人是生活中的人,是社会中的人,得益于他人而成长,也帮助他人成长。因此常常感恩于帮助自己的人,感恩于给予自己成长影响的人与事。作为教师,我想更应如此。同时,在方便的时候我也会努力帮助很多人。
就说上次,你在十一小上课,下午我刚入校门,接到你的电话,于是来到现场。说实话,我的确不空闲,一般情况我都不会去活动现场。但接到你的信息,我想我是要去的。因为我知道你当时的心情,我想你需要我,而我也能帮到你。事实证明我想的是没有错的。不知道这件事有没有被你写入简书。
其实,帮助他人的事应该少记在心里,他人帮助自己的倒是需要多记在心里。
涂能吉是南昌市名师。也是有些很多故事的人。为了确认每个人都知晓认购这件事,我同样也发给了她。心镜不一样,感觉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她的回复,值得我,也值得彼岸的每一位成员细细品味,好生琢磨。唯有如此,一切付出才具有了生命的意义,也才能更加接续前行。彼岸永远是一个松散而又紧密,自由而又纯真,杂乱而又专一的民间自发团体。

但愿,每个在彼岸团队中的人能够因为彼岸更加成长至成熟,更加优秀至卓越!
但,
所有一切,
只能靠自己领悟、相信、坚持……
彼岸,花开,永远属于勇敢前行,不达彼岸永不停息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