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阳西:从避暑之因到避寒之果

在湛江上空拍到的海面


有的事,倘若简单地归纳出因果会很搞笑。

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海之缘》,有不少朋友大惑不解,问:这么热的天气,你怎么想起来去了阳西?我答:正因为怕热,才去了阳西。

怕热却去了更热的地方,这就有点搞笑了。

阳西位于南海之滨,北纬21度,比成都热,因为怕热而去了阳西,这个说法显然不成立。然而我并非胡说八道,把人热到去了更热的阳西,我本人也没有料到。

短话长说。

去阳西之前,先去了毕节。

去避暑。

因为怕热吗?是。也不是。

我一向相信人的适应能力,夏天从未到什么地方去避过暑。但是我怕停电,而且不止一次吃过停电的苦头。家住25楼,停电之后,下楼之前要犹豫好半天;下楼之后则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来电绝不上楼。不是没有上过,年近七旬,黑灯瞎火,走走停停,摸进家门已经累得只剩一口气。高层建筑,停电连带停水。尤其是盛夏用电高峰,供电部门从来不打招呼,你这边啥也没准备,他那边轰一声说停就停了。

我曾在《停电,那一粒看不见的灰》中写道:

“物质上的准备首先就是水。没水,便没得吃;没水,便没得喝;没水,拿什么洗漱、用什么冲马桶?——天哪,冲马桶!断电之前本来要去洗手间的,因写得爽快,憋着没去。如果去了,现在水箱里的水便可以留到下一次。”

往事不堪回首,个中尴尬,一言难尽。

今年五月从上海回到金堂,一转眼便进入了盛夏。天一热便忐忑,灯一闪便惴惴,终于随大流去了毕节。

去毕节应该可以说因为怕热。

然而这一去不要紧,因果链不受控制地朝另一个方向延伸,链条的末端便是阳西。海景房成了最后的“果”。

继续短话长说。

去毕节避暑由旅行社组组团,金堂县一行十人,三男七女,不是这哥,就是那姐。其中75岁的唐姐年龄最大,而且与我家颇有渊源。家父家母曾与唐姐的丈夫在同一个单位,家母90岁时还在唐姐家打过麻将。

唐姐跟我一样热爱大海,每年冬天都会去海南避寒。在百里杜鹃景区散步时,她提到了阳江,说她一直在关注一个叫小邓的小伙子的直播。“海景房哦,漂亮得很!”唐姐赞叹道。“那个海水只有那么清亮,只有那么安逸了!安逸得很!”唐姐继续赞叹道。

说来也巧,我嫂子的弟弟去年自驾到广西玩,鬼使神差地去了阳江,且鬼使神差地在那儿买了一套房。嫂子也是替她的弟弟赞叹不已。后来查询了才知道,她弟弟是在阳西县沙扒镇月亮湾买的期房,明年6月交房。在国内经济疲软、房地产极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对异地购房没有半点兴趣,当时听了,一笑了之。

唐姐却希望更多的人感兴趣,并将直播的链接转发给了我。


沙扒湾海滩


闲来无事,便看直播。大海,沙滩,渔港,摩肩接踵的游客,在高层建筑上远眺海景等等。非专业摄像,画面不算美,却胜在真实。不过并不太当回事,海滨小镇嘛,大同小异。偶尔看看,也就是看看而已。

离开毕节之前,唐姐又报告了一个“好消息”:那家公司接待各地看房团,一人688元,双飞,加三天两晚食宿。

这自然是个诱人的好消息,尤其是对惯于精打细算、锱铢必较的老年人。688元,正常情况下,单边的机票都不够。第一,说明对方有实力。第二,买房就免了,权当玩一趟。

说是不买房,回金堂后还是查询了相关资料。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气象信息,旅游资源等等。

沙扒镇,比较立体地出现在眼前。

2023年9月5日,为避暑去了毕节的五人由唐姐领队去了阳西。

这一回是为了避寒。

接下来,还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2023年9月10于润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