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在第一周的时候就说过“付费就是捡便宜”。
看到这个标题,我的内心深处是有一点抵触的,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钱吧,所以特别不喜欢那些收费栏目,为此,我也花了很多时间搜集寻找资源。
我在云端保存了很多的电子书、电影、电视剧,虽说看的不多,却避开了付费,这是很多人没有的一种能力,当时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不过,在知道注意力是最宝贵的财富之后,我的这种搜集资源的能力,也相应的退化了很多,以至于现在我想看一部最新的电影,连网站都找不到,甚至,当我在网上搜寻这些资源的时候,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反而觉得,与其这样翻箱倒柜的搜资源,还不如去电影院看一场来的划算。这样既省时间,又省精力!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有意识的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会关闭手机网络。不像以前的那样,生怕错过某条信息。保持网络随时在线,甚至,对新信息的到来有一种期待。
在这一年里,电视剧、综艺节目、各种新闻几乎没有看,游戏基本上也不玩了。我持续玩过两年的手游“天天飞车”,也戒掉了。之后一切游戏都不玩了……前几天好奇又把这个游戏装上,但是玩到一半就卸载了……这种吸食时间和注意力的东西,真是伤不起。真想不通当年自己是怎么想的,竟然能一玩一天,甚至,看别人玩都觉得津津有味。我想,那样的时刻再也回不去了……
订阅老师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自发地为知识付费。也是从这次开始,“知识付费”在我这里开始从口号变成实际行动,从只是想想到内化成身体的一部分,从不理解到真正的接受,从觉得199贵,到现在已经订了好几个老师的专栏,一年之后的现在,我发自内心的觉得199真是太便宜了,就在昨天我又订阅了全年的《每天听本书》……
我的笔记本上现在还写的那句话:凡是能用钱买来的时间就是便宜的,反是能用时间换来的注意力持续就是有价值的。这句话真的是无比正确,至少我是挑不出任何毛病。因为衡量生命的不是金钱多少,也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通过金钱和时间换来的注意力的使用。
一直是戒不掉的“抠门”,也是从这那开始改变了很多,从之前的一毛不拔到后来很“大方”,从为了省一块钱的公交费而走路,到现在的为了给午休省时间,我会选择打车。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从最初的盲目消费,到后来开始思考:哪些消费是资产、哪些是负债?
关于“付费”的升级,我的很多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这个升级还不彻底,因为有时候我也会产生纠结。在网上买大件的时候,我也会翻来覆去的查看,货比三家。虽然有时候能意识到自己是在浪费注意力,但是我依然控制不住自己这种行为。关于避险和浪费,在这两点上我还是有一点分不清的。
就说前天我的电动车坏掉。以旧换新,我的电动车也就值400块钱,维修换电池需要270块,我就开始纠结究竟是买新车,的还是换电池。
我想到了两点:第一,我能骑多久?第二,我能骑多远?
我想到的时间是三个月,距离是周边两公里。于是,我就选择换电池。虽然痛快的把电池给换了,不过回来之后我依然很纠结。因为,上个星期我还在开导我的同事,既然是以旧换新,你就要换一个新的电动车,而不是为了省钱换一个二手的电动车,我还说道:在工具上的钱千万不能省。
另外一个与我价值观背道而驰的是,在这上面我没有运用“长期思维”,最初来的来着工作的时候,我骑这个电车的出发点就是“迁就”,而这一“迁就”就是一年。
然而,一年后的今天,我依然选择了“迁就”,在我的脑子里这种新旧价值观的交锋,让我很纠结,有时候的行为很精明,但有时候的行为却显得很愚蠢。
总结:这是我在对“付费”这个概念升级过程中的一些改变,和遇到的一些现状。
本周的“高级的个人商业模式”,我认为,它是对“付费”的又一次重大升级。它不再是表面的“付费”那么简单,而是更深层次的升级个人商业模式的最佳途径。
凡是升级必有改变,我也期待着“付费就是捡便宜”再次升级之后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