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各位老师、各位邻居,承蒙你们的厚爱,十二月四日回家带过来的柿饼已经全部送到位,我手头已经没有了。有几个老师问了一些问题,我在这里回复一下。 各位拿到手的柿饼,每一个都是我母亲新手所做,软糯香甜,尤其外面的一层白霜沁人心脾。有的老师问怎么这么小,但是还这么甜?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我家在太行山南部的一个自然村,村里已经没有年轻人居住,所有的老人加起来两个巴掌都用不了就数完了,因此村里的各类果树都没有人打理,死的死,砍的砍。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一代,都只是春种秋收的时候才在老家露个脸。零星地剩下几柿子树,在山坡上,田地边野蛮生长,可以认定到大家手里的都是野生的了,野生的东西,个头通常都不会很大,但是绝对不影响口感,甚至更甜。 父亲这几年在村里居住,每年看着满树的红柿子心里着急,便今日摘几个,明日摘几个,来来回回便积了下来,就辛苦我母亲一个一个削皮、晾晒、成形、捂霜。整个过程完整地做下来,至少需要两个月,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讲。据我父亲说,今年的柿子,他一共摘回来一千斤,最后晾晒成柿饼只有二百斤左右。市面上卖的柿饼子,是无法和我母亲做的相比的(即使村里母亲的同龄人,也没几个能做得像她这样),除了价格是我们的两倍以上外,他们通常用的伎俩便是往柿饼外面裹面粉,让柿饼看起来白白的,其实者是在做假,还有的是技术不到位,或在晾晒的过程上淋了雨,便会有外面看着红红的,咬开里面是酸的那种。 父母是地道的农民,虽然有我们兄妹,但他们依然努力地自力更生,他们想要把手里的农产品变现,更多的是想体现他们仍然可以创造价值,所以母亲和我一讲,我便义无反顾地放下大学教师的面子,帮她在咱们群里推销,很感动的是,大家都很喜欢,很给力! 还有老师问可不可以多给拿一点?我在这里回复大家为什么不能。 一是父母均已经年过七旬,还经历过几次大大小小的手术,身体大不如前,每年制作这么多已经是极限,我们不想让他们劳累,就让他们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劳动;二是我家在太行山腹地,整体气温较低,十二月的积雪经历一个月仍然未完全融化,距家附近有五六百米的山路仍然是冰雪覆盖,且有上坡下坡。我们这次回家,本可以把二百斤都可以带上,但是就怕那一段路打滑,我们四个老弱病残根本无法帮忙,因此一斤多余的东西都不敢增加,提心吊胆地走过这几百米,我们所有的人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因此,此次只带了登记过的数量,家中可能还有一点,如果哪位老师真心想吃,过几天路好走一些,可以托我家人给邮寄,价格不变,邮寄的费用需要自理。 再次诚挚地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