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很酷,但现实会让你想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近陆陆续续和几个朋友吃饭,不一而同地都聊到工作。有正打算跳槽的,有吐槽穷忙活,毫无成就的,也有抱怨直属上司不尽人意的。尽管职场总是充斥着各种无奈,但比起年轻气盛裸辞,大家都选择了骑驴找马。

身边的朋友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裸辞,看似很酷的行为,个中辛酸也只有苦乐自知了。

在换城市的时候,两地来回跑面试着实耗费了我很大的精力,后来干脆选择了裸辞。找到工作之前的那三周里,是我最煎熬的日子。每天浏览求职网站,海投简历,一接到电话就去面试,毫无选择性。

在面试完几家不错的企业后,又开始漫长的等待,那时候整个人的状态都是游离的。更可怕的是,在一次次面试结果都不太如意的时候,我开始降低了自己的期望薪资。因为没有骑驴找马时那种不愿将就的心态,裸辞时间越长,自信心和意志力会一点点被消耗,以至于到了后来很容易降低期望,自我怀疑。

马云曾说过,员工离职无非两个主要原因:要么钱给少了,要么心受委屈了。在漫漫职场生涯,有谁能保证自己不受委屈呢,因此跳槽早已是稀疏平常,而裸辞行为往往发生在刚毕业没多久的职场新鲜人,而裸辞没多久,你会发现,虽然工作繁琐,老板难搞,辞职后你虽然脱离了那样的环境,但现实生活中,水电账单,信用卡账单以及房租房贷等等更是压得你喘不起来。至少在工作的时候,这份你并不喜欢的工作却能一一帮你买单。

有研究表明,人这一生至少会换三份不同职业,七份工作。“养老型”的企业早就不存在了。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市场赛跑,你只有不落后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碗。

1.生命不息,找工作不止

讲个故事,同事D经历了前公司裁员。那时候她刚入职六个月,公司就决定裁员20%,搞得人心惶惶。那一天,她像往常一样上班,一到办公室就被老板叫到办公室,办公室里坐着的还有HR。顿时她就有种不详的预感。果不其然,HR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到公司的决策,因组里资历最浅的就是同事D,公司决定不留用,并提出了相应赔偿。签了协议书,刚出办公室没多久,同事D的电脑以及其他办公用品全被清理干净了。

她突然失业了。对于刚出象牙塔没多久的她,整个人懵了。她说记得自己每天哭,突如其来的打击一时让人无法承受。好在她很快调整了心态,半年后加入了现在的公司。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多数公司选择裁员,资历浅的员工是众矢之的,人在职场,其实对于公司运营的情况是很敏感的,如果发现不对头,你要做的不是等着HR来找你谈赔偿,而是趁机赶紧找到下家,不至于落荒而逃。

2.不要等到做得不开心了,才开始更新简历

前段时间,接到某公司HR电话,给我推荐了一个知名外企的岗位,听她描述完工作职责以及企业文化,我表示了极大的兴趣。HR告知是在XX招聘网看到我的简历,并询问了我目前的工作情况,我的天,我发现对方看到的是我3年前的简历。我解释了下目前已经换了行业和岗位,虽然对贵公司的岗位很感兴趣,但恐怕再换行业无法胜任。

对方HR解释说更看重候选人的软实力,但希望我能给到一份更新版的简历以作斟酌。当天晚上我就把简历发了过去。

结果显而易见,原先急着招聘的HR没有了音讯。好在当时也并没有抱很高的期望,也不至于很失落。

但这事给了我很大的警醒:不要等到想要换工作了才开始更新简历。

企业在考核员工绩效的时候,年中年末都会回顾过往的工作表现,和老板谈好后定期将自己的工作做个总结,工作成就,优秀案例等都可以更新到简历上,并且统一发布到几大招聘平台,永远做一个整装待发、昂扬向上的职场人,你永远不知道哪天拐角就遇到了天大的好机会,而你早已做好充分准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拉开的。

3.永远为自己留第二条路

HR在招聘的时候往往会选择2-3个候选人集中对比,有时候他们最prefer的候选者因为诸如薪资谈不拢等原因而拒offer之后,HR可以直接从其他候选人中选择。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都想找个“性价比高”最好“物超所值”的员工,如果当初孤注一掷,一旦候选人拒绝,那么招聘流程就要从头开始。所以为了降低风险,HR往往都备有人才库。作为求职者,这也给我们一个提示:永远给自己留第二条路。

说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公司的某个部门招聘员工,Team Leader和Line Manager之间就候选人的抉择产生了强烈分歧,Team Leader更倾向于候选人A,因为更加aggressive,主观能动性强,未来是个管理者的苗子;而Line Manager更喜欢候选人B,执行力强,服从管理。

这时候,强势的team leader直接和HR达成协议,给候选人A发了offer。Line manager知道后,非常生气,心想,虽然你是我老板,但是这个新招员工是向我汇报,我有决定权。于是Line manager一封邮件直接告到了HR总监,谴责HR未经沟通直接做决策。这事后来当然不欢而散。但在这件事中,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对,就是候选人A。她已经接受了Offer,并且正在原公司办理离职手续。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位候选人后续如何,但可想而知,打击一定很大。如果当时她手中只有这个offer,那么在原公司交接结束之前没有找到下一家,一定是很崩溃的。

当我知道这个事情之后,触动很大。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拿到offer之后,就可以开开心心在原公司办离职,然后憧憬新的未来。但所有的选择都伴有风险,降低风险的唯一手段就是,千万别孤注一掷。就像投资的时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日常的职业选择更是如此,在拿到offer之后,千万不要认为高枕无忧了,继续面试,这时候你的心态是放松的,更是有底气的,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那就安安静静等着上班通知,如果有变故,也不至于变化来得太突然而无法承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刚毕业的时候,我们都对工作怀有敬畏之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时间长了之后,渐渐有了怠慢之心,抱怨工作无趣,上司无能,滋生出些许戾气。初生牛犊不怕虎,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局限于眼前的世界,又高估自己的青春,我们中的大多数往往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自我感觉良好,高不成低不就,认为只有坐在5A级的高档写字楼,拿着上万薪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觉得那样才配得上自己的才华。Too young too naive.

大学时对未来以及职场生活的幻想往往源于媒体炒作以及自己的凭空想象。我记得自己毕业那年,《杜拉拉升职记》红极一时,几乎成了每个毕业生的职场教科书。我拿着别人的地图去找自己的路,结果工作后,即使如愿加入外企,才发现像杜拉拉这种长期租住在某高级酒店的桥段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后来看一些职场电视剧,分分钟槽点满满,脱离现实的文艺作品也只是一群影视工作者的集体意淫。这也是为什么我不爱看职场小说以及职场电影的原因,往往这些作者以及演员自己也未必经历过职场。自媒体时代,类似《从月薪5000到年薪50万,只因为他做到了这点》等伪励志的鸡汤文层出不穷,但读者也爱看,只因为我们以为自己照着做了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就。看完正能量满满,回到现实中发现该加班还要加班,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多大帮助。

大众传播要的就是噱头,媒体出于媒体效应也往往夸大了故事的真实性,把一个很少人才能实现的东西鼓吹得唾手可得,结果看多了这样的励志,反而造成很多年轻人眼高手低,脑子里装的尽是些好高骛远的想法。

但事实是,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的,真的未必那么幸运让你看到。就如同前两天看《速度与激情8》,带感的飙车桥段,主角们炫酷的车技总是能完美地避开危难,看的观众燃到不行。影片末尾打出这样一行字“本影片高难动作皆由专业人士指导且经后期特效处理,非专业人士切勿模仿,否则后果自负”,你看,这才是真相。

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职场中度过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谋生,它还关系到你的尊严,影响你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你的生活圈子,成就你的社会阶层,并最终决定你将拥有怎样的人生。所以,跳槽尤其是裸辞之前,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因为你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基于上一次选择的基础之上,换言之,你所做的一切都会留下痕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怎么说服大公司候选人,接受创业公司Offer? 一、在说服候选人跳槽或者是接受Offer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有意...
    风中的刺猬阅读 1,497评论 1 7
  • 记得前段时间,发过一篇关于CounterOffer的小短文,没想到图文转化率居然达到了百分之6,000多,有6,3...
    猎头天下MarkMa阅读 3,258评论 1 18
  • 夜深知心静,天冷见衣薄。 秋雨串西巷,楼风到客佛。 来时花无处,去后叶凋哆。 席梦归春意,不觉天意蹉。
    扑忒阅读 193评论 0 2
  • swift中结构体与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他们都能:1.定义属性用于存储值,定义方法提供功能2.定义构造器生成初始...
    曲年阅读 4,541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