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清明:煮黄饭,蒸艾饼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添一抹岚

说起清明,大家口中总会蹦出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然这两天,并没雨纷纷。春日正好,春色无边,春风抚面,春天里最好的光景都在清明前后浮现。

无靡靡细雨,无昏昏天色。拜祭先人路上,看苍茫原野,春意正浓,纵心有百千感慨,化作句句话语,话语中也带了几分释然。

说实话,我是和先生结婚后的这些年,才参与到清明拜祭中去。娘家的风俗习惯,清明节拜祭,女子无需跟随。我曾跟母亲说,我想跟随爷爷他们去拜祭祖先。母亲不准,她说村里没有女子拜祭的先例,劝我还是别破例为好。

虽说无需行山拜祭,但妇人仍得为清明忙碌,用属于她们自己的方式:煮黄饭,蒸艾饼。

黄饭,染黄的糯米饭。蒸黄饭,会用到天然的着色物:黄栀子。

黄栀子,我们这称黄饭子
黄栀子性寒味苦,有清热、祛火、凉血之功效。成熟的黄栀子,表皮沁着褚红。将成熟的黄栀子摘回,晒干,用塑料袋子密封储存。待清明蒸黄饭时,拿三两粒黄栀子敲碎,泡水。离碎的黄栀子,入水的一瞬,已经沁出一缕缕橙黄色素。


拿来糯米,用黄栀子释出的黄水淘米,煮糯米的水,当然也得用那黄水。这样煮出来的糯米,粒粒金黄,是纯天然的金黄。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清明当天,阿婆会早早起床,煮好黄饭,好让爷爷他们吃了,行山拜祭祖先,够气够力。


家中妇孺,也一一吃过黄饭。随后阿婆跟母亲还有俩婶婶,便聚在一起,着手准备制艾饼。

然而,这艾饼颇有名不副其实之嫌。说是艾饼,但饼里头并没用到一丝艾草作原料,只是蒸制时,会在蒸笼上放一层艾叶。所以,这艾饼,跟艾草的关联,似有若无。

我们的艾饼,用拌了白糖的花生作馅料。蒸熟后的艾饼,吃起来,甜丝丝。若白糖放得多,一蒸,一热,白糖成了黏黏的糖水,一咬,糖水满溅。

制艾饼时,会用一个专用的模子来印制。木制的模子,手工雕刻的花纹,将已包入馅料的粉子放入模子中,轻轻按压,再小力敲打几下模子的边缘处,反手一覆,印了花纹的艾饼就掉下,艾饼制成。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蒸制艾饼时,除了要用艾草覆盖蒸笼之上,还得用到芭蕉叶。从芭蕉叶上剪下一个个小叶片,往上面沾些油水,把艾饼放置圆叶上,开始蒸制。有了艾草跟芭蕉叶,蒸出来的艾饼,不仅混有艾草的香,拿着还不粘手。

记得我小时候热衷于剪小圆叶。每当母亲砍来一大扇芭蕉叶,我便一马当先拿来剪刀,给芭蕉叶剪成一个个小圆叶。

我不喜甜食,母亲曾特意给我包了几个咸味的艾饼。我满心欢喜,待专属艾饼蒸熟,我一手捻起往口中送,迫不及待。怎料,嚼几下后,总觉味道不对头,似乎艾饼本就该是甜的,不然怎么这咸艾饼让我吃得如此别扭。后来,我就没让母亲制咸的艾饼。

自从结婚后,清明时,我都得去行山拜祭祖先。先生这里清明也有煮黄饭的风俗,可不曾见有人家蒸艾饼。

黄饭滋味仍能尝,但艾饼已是多年没吃过。往昔,总嫌艾饼是甜食,不怎么爱吃。但这几年里,看见路边的艾草,芭蕉,我的心,便由然回味起艾饼的滋味来。




各位好,我是添一抹岚,一对龙凤胎的妈,带娃做家务之余,还有些空余时间。偶遇简书,甚是欢喜。2017,坚持更新,目标350。望各位关注并监督,更愿我们共同进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