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 /第四章 艺专杂记 /4

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


4-4

“你看看,我说是不一般吧,这叫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哈,啧啧啧,哎呀,真是好酒!”张国庆咂了一口酒,赞不绝口。“照你这样说,咱哥俩也是有缘啊,从补习班认识直到现在。”于凡笑道。“那是自然,不过咱们这是兄弟缘,比不了你们——你们那叫姻缘,千里姻缘一线牵。”张国庆拎起酒瓶倒转过来,口中念念有词:“难舍,难舍,难舍最后一滴——啊!店家~再来一坛上好的女儿红,二斤烧牛肉,好草好料喂养我的马,再要上房两间——来来来,贤弟,愚兄与你干了这杯酒,早点休息去罢!”

次日一早出发,冯教授带大家到古镇的北街上去写生。旅馆的破败并不影响年青人的兴致,对于这群来自北方平原的学生来说,绝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景象,此前的大部分印象都来自古人或者今人的诗词文章,最多也只是在陈逸飞先生的画作上,莫若身临其境来得真实自然。

这江南水乡安排布置,人家多是枕河而居,前门临街,后门临水。粉墙黛瓦,碧水青石,宅第错落有致,巷陌交错纵横,迤逦成街。其屋多围合成院,至于大户则三至五进不等,院中堂前,偶有老妪含饴弄孙,或以吴语哼唱摇篮小曲,端的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恍若身在中古,又如异域闻声。及临水一面,或有高悬大红灯笼,或以竹竿挑缀布幔,皆商肆也。河中桨橹之声欸乃,舟行水上,有作货运者,有作行商者,有观光之用者,亦有起居坐卧皆于船上之水上人家,别是一番天地。

其地密布河网,最是多桥,古镇区域又以石桥为最,桥身青石漫生苍苔,桥畔则多生垂柳,又有樟、松、杨、柏、楝、桂等等,不尽相识。于桥上观河,与岸上观又是不同。此地自古繁华,临河一段多修廊棚遮阳蔽雨,又有凭栏长椅,风水凉亭,若于烟雨濛濛之时,漫步廊下,顿生怀古幽思。“廊棚一夜遮风雨,知善人家好运来。”千百年以降,诗书礼传家。

国庆、于凡、江楠、隋玉几人在映秀桥的一侧停下来,于凡画了一会儿,抬抬头环顾四周的时候,身边也就只剩了江楠一个。两个人对视一下,她的眼睛又眯了起来。

这河不知道从何处来,水面清澈澄净,再望下去又碧绿深邃,偶有叶子飘落在这一湾秋池之上,荡出微微的涟漪,转瞬飘然向远,也不知道流往何处去了。接着水的颜色起了变化,水面也皱了起来,屋檐的倒影碎了,对岸有了洗衣服的人。一个着红衣的女子,在窄巷的尽头闪了一闪,留了几张倩影,翩然离去了。

建筑的倒影慢慢变成剪影,天边渐渐堆起云霞,波光由粉转绯,夹杂着点点的柿色,那是河岸晚市的灯火。一只夜游的乌篷,咿咿呀呀地摇开灯影,向那霞光的方向划去。学生们收了工,呼朋引伴地离开北街,往招待所的方向回去。转过几个街口,道路两旁新建的仿古建筑就密起来,偶有风格不符的,就在临街一面大书一个或多个巨型的符号——“拆”——这便也算得是我九州方圆知名程度仅次于“男”、“女”的汉字了。

于凡对国庆说道:“我今天看到北街上有些家庭旅馆,都是小院子,只有几间房,但感觉很好。”

“那当然好!可是贵啊,这边才十几块,那边要三、四十了。而且人家那不叫家庭旅馆,现在的新词儿叫民宿、客桟。”

越过几条霓虹闪烁的巷子,酒精的味道和音响的噪声一起涌现。一片脚手架在转角处横铺开来,国庆拉了于凡的袖子叫道:“小心!”于凡低头看时,脚下前方堆了满满的钢筋水泥沙石建材……

斜塘已经准备要旅游大开发了。


(图片来自网络搜索,版权归属于原作者)


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 4-2 这次写生,带队老师是冯好时冯教授。到了目的地,他就先招呼大家到镇里的招待所入住。那...
    沪上清歌阅读 3,106评论 2 2
  • 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 4-1 王建国总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女友别在本班找”。他说这话,多少有点是因为英杰跟他的小...
    沪上清歌阅读 2,350评论 1 2
  • 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 4-8 有段时间上色彩课。 于凡周末到画室去,想着加班把作品画完。画室里人不多,江楠、隋玉...
    沪上清歌阅读 3,523评论 2 0
  • 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 4-6 从浙北回来没多久,天儿也就慢慢地变冷了。平原的冬天干燥多风,皮肤极易皴裂,嘴唇尤其...
    沪上清歌阅读 3,030评论 2 2
  • 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 4-10 过了大学第一个暑假,朱振兵说梁晓要来,庆春说李秋要来。庆春不知道于凡认识梁晓,梁...
    沪上清歌阅读 2,46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