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过得更幸福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关于幸福,有多少种理解方法,我的理解,幸福是一种感觉。

20多年前,有一个著名的记者采访段子:记者在黄土高坡见到了一个放羊娃。记者问:你咋不去上学?娃:我要放羊。记者:那你放羊为了什么?娃:为了赚钱。记者:赚了钱干什么?娃:娶媳妇。记者:娶了媳妇干什么?娃:生娃。记者:生了娃干什么?娃:放羊。这个段子引起我对幸福的思考。有许多人认为,一代又一代重复着同样的命运。山里的娃真可怜,他们就只懂这些简单的生活逻辑,从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子。

读过一篇文章,说英国思想家罗素1924年来到中国四川。彼时罗素刚写完他的巨著《幸福论》,他希望以自己的思想教化引导中国人摆脱苦难。

那时候的中国,是军阀割据的时代,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当时正值夏天,四川的天气异常闷热。罗素坐着两人抬的竹轿登上峨眉山。山路非常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罗素看到此情此景,没有了心情观赏峨眉山的景观,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轿夫们一定痛恨他们几位坐轿的人。到山腰的一个小平台,他让轿夫停轿,坐轿者下来休息。罗素看到轿夫们坐成一排,拿出烟斗抽烟,一边有说有笑,丝毫没有怨天尤人的样子。

由此,罗素得出一个观点: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你说,陕北娃的不幸福吗?关键看你怎么看?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来看,羊长大了可以卖钱,可以娶媳妇生孩子,完成传宗接代的大事,不幸福吗?他的简单幸福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达到。坐轿子的人未必是幸福的,抬轿子的人未必是不幸福的。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幸福感觉因时、因地而不同。在生存阶段,陕北娃和四川轿夫能挣到钱,就感觉很幸福了。过了温饱阶段,简单地挣到钱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人就有了梦想有了目标,追求目标梦想,就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觉。

人生百态,各有千秋。生活是不能比较的,活好自己才是真的幸福生活。抛开幸福感觉,个人的幸福离不开平安、健康、金钱、快乐等因素。其中,平安是重中之重,没有平安,一切都将归于零。生活是自己的,活在当下,在现有的条件下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怎样才能帮助老年人提高幸福感呢?我以为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幸福的理念要清楚。老人最大的幸福是健康平安。要把孙辈的微笑当成幸福,在第二天早晨平安醒来当成幸福,在阅读书本里得到幸福。

其次,增强积极情绪。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当今时代,提供积极的情绪价值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消极的情绪使人沮丧,而积极的情绪催人奋进,努力避免消极情绪也是一种方法。

第三,善待身边的人。身边人给你提供的情绪价值,他们幸福,你也差不到哪里。身边的人是你幸福的依靠。

最后,积极锻炼身体,告别枯燥生活。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虑的良药,是提高幸福感觉的最佳方法。退休了,切记无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电视机和手机屏幕前,要走出家门,拥抱自然。

获得幸福的方法有多种多样,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