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设计内容】结合文本内容及助读资料,发现并分析范进母亲和妻子两个人物身上隐藏的讽刺意味。
【创意设计示例】
助读资料一:到第四日上,老太太起来吃过点心,走到第三进房子内,见范进的娘子胡氏,家常戴着银丝鬏髻——此时是十月中旬,天气尚暖——穿着天青缎套,官绿的缎裙,督率着家人、媳妇、丫鬟,洗碗盏杯箸。老太太看了,说道:“你们嫂嫂、姑娘们要仔细些,这都是别人家的东西,不要弄坏了。”家人媳妇道:“老太太,那里是别人的,都是你老人家的。”老太太笑道:“我家怎的有这些东西?”丫鬟和媳妇一齐都说道:“怎么不是?岂但这个东西是,连我们这些人和这房子都是你老太太家的。”老太太听了,把细磁碗盏和银镶的杯盘逐件看了一遍,哈哈大笑道:“这都是我的了!”大笑一声,往后便跌倒。忽然疾涌上来,不省人事。——《儒林外史》第三回
助读资料二:是庄南头胡居户的女儿,一双红镶边的眼睛,一窝子黄头发,那日在这里住,鞋也没有一双,夏天段着个菌窝子,歪腿烂脚的。而今弄两件“尸皮子”穿起来,听见说做了夫人,好不体面!你说那里看人去!”——《儒林外史》第四回
1.填表格,体会范进母亲身上隐藏的讽刺意味。
小结:范进母亲身上隐藏的讽刺意味有两点如下:一是讽刺像范进一样一心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不孝。范进中举前母亲跟着儿子过的是人下人的生活,范进可谓不孝,好似读书人不取功名,就无法好好尽孝。尽孝和求取功名到底孰轻孰重?如果一直取不到功名,就不尽孝了吗;二是讽刺非科场中人,也深受其害。范进疯了之后醒了,老娘疯了却没有醒来。范进中了举,母亲欢喜而死。这戏剧的突转无疑是对范进巨大的人生讽喻,因儿痴迷科举,老娘生而受苦。
2.范进妻子身上隐藏的讽刺意味
交流:根据资料链接了解,范进妻子相貌奇丑,身有轻残,且有烂脚之病,乃大龄剩女一枚,不嫁范进嫁与何人?范进四十不娶此妻另娶何人?范进中举后胡居户之女倒是穿起“两件尸皮子”“做了夫人,不管这尸皮子如何华美,恐也难掩这红镶边的眼睛、黄头发、歪腿烂脚!
小结:科举对读书人的戕害发人深省。吴敬梓不仅写出中了举的范进是丑的,就连范进的妻子也是一个丑的。这是以妻之丑烘托夫之丑。范进五十四岁中举,几乎消耗掉了生命中整个的美好年华,老母未享清福而垦亡,娶妻如此未有子嗣。就算是中了举人就获得了人生的幸福、找回人生的尊产了吗?
【创意设计说明】范进的母亲和妻子是小说中极容易被忽略的人物,如果说范进是主要人物,胡屠户、张乡绅等是次要人物,那么范母与范妻则是次次要人物。好文无闲笔,通过链接
《儒林外史》中与本课密切相关的几段选文,更能见吴敬梓“讽刺”之辛辣。此活动通过学生梳理范进中举前后母亲的人生状况,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风气世态炎凉,对人性的嫌贫爱富和趋炎附势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同时也暗示了读书人热衷功名的社会原因。
范进母亲是因为欢喜,痰迷心窍,昏厥而死!这欢喜而痰迷心窍和儿子何其相似!儿子中举时老太太没疯,但是得知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的了,老太太疯了!人生从无到有的巨变使老太太得到了心理上极大的惊喜和难以承载的满足,这是物质上的获取;范进在中了举之后立刻疯了,这是精神上的获取。
可见这都是人性,生命总有不能承受之喜、不能承受之重,这也是一种批判和讽刺。吴敬梓在文中批判的角度不仅涉及人性、世风,其矛头直指科举,对科举取士的途径、方法,所取士人的才学、人品,科举对读书人的桎梏、戕害等进行了多角度批判,发人深省。
此活动的目的还有就是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儒林外史》整本书的兴趣,落实语文新课标中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