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反馈。问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ZH告诉我的是,她不能评判,也不能体会到我的感受。所以,让我自己来判断。是属于心理咨询师的客观立场。而且整个过程属于经典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询方式。虽然在情感上没有得到回应,但是没有把我带偏,让我陷入新的认知误区。从她身上,我知道所有的学习都是有价值的,关键时刻就体现出来了。
Y给我的反馈,是从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熟练化角度来考虑的,因为她的入职经历就是刻意练习,被不断打磨的过程,高标准严要求,所以,她的建议代表了专业性的要求。
G陷入了担忧和焦虑不安,并且表现出来和我相同的想法,思来想去,紧张过度了。再往深挖,是不自信的表现,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这个有综合的因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在发现了问题,这个就好解决了。
M给我的建议是,沟通,哪怕争执也要交流沟通。不能揣测别人的想法,不能带着敌意和恶意去揣测。只要动机没有问题,表达清晰,不用羞辱性的词语,沟通方式可以磨合。目的是解决问题,又不是争个你高我低。武侠小说中,经常是比试一场就去喝酒了。所以呢,采取“君子坦荡荡”地做法比较好,我赞同。光明磊落,不做落井下石的事。人无完人,不断改进!
一尝试,还真是。她有她的情绪和烦恼,我有我的想法和感受,一交流,原来是理解和认知的偏差,和人的品质无关。在深入探究一些问题,原来是理念一致的,就是表达方式出问题。
还好,我使用了“可复制的领导力”里的方法,采用“认知疗法”“人本主义”咨询方式,终于愉快地解决了问题!
晚安,天下哪有那么多坏人,是我们心中的“恶魔”太多!谢谢各位朋友,谢谢和我争吵沟通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