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无戒21天写作营」所思所想

1

今天是21天写作营最后一天,时间真是飕飕地往前忽闪,不知不觉间就要结束了。

心里真是夏天穿着棉服吹冷风,百感交集。

一是没想到自己能坚持下来,刚开始打算报名的时候,犹豫了很久,怕自己写不出文章,毕竟很久没有动过笔,很久没有动过脑筋了,人萎缩得我都担心自己能不能站起来抗起笔杆。

今天回顾过去的二十天,不紧感叹,我竟然按时完成了任务,截止现在竟然写了四万多字。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记忆中写字最多的一次还是本科毕业的时候写的八千字左右的毕业论文,期间虽然写过一些课程论文,但也只是四千左右。看到主页上的五位数,才知道原来我也有这么大的潜力,自信心瞬间提升了两个档次。

更让我开心的是有了自己的粉丝,有人认可我写的文字,有人认可我分享的内容,这对我来说真是寒冬里的暖阳,给了我莫大的激励。

二是想着一起大半个月在一起的小伙伴们以后可能不能像现在因为一个共同的组织,共同的目标相互勉励,有些不舍,有些难过。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习惯了晚上回家,躺在床上翻看小伙伴们的文章,点赞,点评,相互鼓励,懒惰找借口时,习惯看看群里闪动的消息,看看别人在干什么,作业是否交了,催促自己别再拖了,赶紧写,赶紧交,别拖后腿。

最让我佩服的伙伴之一是亦农,他是高三班主任,带三个班的课。

一听到高三班主任就有点心悸,我高三班主任盯班那叫一个紧,整天阴魂不散,上课在课堂上盯着,下课在过道里盯着,放学吃饭还在食堂转悠。

同是高三班主任,任务应该差不多,一想到这,瞬间对亦农竖起大拇指。他这么重的工作还在坚持日更,和他相比,我那些没时间,都是胡扯芝麻叶,借口、借口、借口。

写作营简介说21天是个周期,是个习惯养成的基点。小伙伴们,我在21天养成了有你们陪伴的习惯。

2

写了20篇文章,类型红橙黄绿青蓝紫,完全是个大杂烩。无戒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写自己擅长的方向。但是到目前感觉我还是个新生儿,人不小经验少,几个领域这踩一脚,那趟一腿。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现在还在摸索写故事。说出来有点尴尬,群里好多写故事的高手,写连载的高手,和他们相比我太low了。

刚开始没有发现故事的重要性,就按感觉走,写得类型多了,发现很多地方都需要故事支撑。

鸡汤类型的文章,要么就是故事+观点,要么就是观点+故事,或者是故事+观点+故事+观点,或故事+故事+观点,不管那种模式,故事很重要。

情感类的文不用说了,要讲好故事。

无戒老师说的一句话很在理,现在没有人去听你长篇大论的说教。

讲好故事,写好故事,是我下一个阶段需要着重学习的内容。

写了好几种类型的文,根据这一阶段的感受,打算把以后的方向定位在写情感故事和干货分享两个方面。

我想写鸡汤文,可是自己的阅历不够丰富,观点不够独特,再加上故事写得糟,让我的鸡汤文雪上加霜。理性思考方面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提高的,因而目前写鸡汤文不适合。

记叙文写得磕磕绊绊,阅读量低得吓人,就不在辣读者和老师的眼睛了。

把我以后的写作方向定位在情感故事,是因写好故事是写作的基本功,这需要好好地研究,花时间去提升这方面的写作经验,此外女生嘛,对爱情相对敏感一些。

想写干货类是因为看完一本书或者听完一次课,不做点笔记,总觉得不踏实,时间久了,看过的知识会忘,听过的知识也会忘,所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可以方便以后翻阅查看。

美好的事物大家共同分享,有用的知识大家共同汲取。分享一些干货,即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两全其美。

在我写的20篇文章里,阅读量最好的,获得点赞最好的就是干货分享,而且我的粉丝有很多是分享知识获得他们关注的。应了那句话,“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关于修改,这方面我得自我批评。每次写完文,看一遍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有没有用对,就发表投稿了。太心急。

很多写作书上都强调作者要重视修改,建议把文章放几天,至少隔夜再对文章进行审度修正,力求完美。

别山举水老师也说他写完文章不会立即公开,现在发表的是以前写的文章,在文章发表前他会重新再看一遍。

我思考了自己猴急的原因,一是因为要交日更作业,我一般是在晚上写,写完后就赶紧交了,再放一段时间改,怕自己忘了时间,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二是急切得想证明自己“来过”。终于写了一篇文章,不管好坏,投了再说,写是我花了很久构思,提笔写的,别人看到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三是没有养成习惯。刚开始写,还处于对文章内容、字数的要求阶段,写完后就觉得大功告成,没有再去放几天修改修改,完善完善,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因而没有养成写完以后修改的习惯。

3

前几天无戒老师请了简书的几位写作大咖(一鸣老师,别山举水老师,一元亦有用老师和尹沽城老师)分享他们的写作经验,从中学习了很多相关写作技巧,也让我对写作更加充满热情。

短短的21天时间,长长的21天情。

今天的分离是才凸显了以往不曾察觉的感情;今天的分离,是为了以后在简书的再次相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