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对峙伊水流过,
好一派龙门大气魄。
数不清的石窟看不完的佛,
都是摩崖造像在诱惑。
千年的容颜未曾改变,
这里凡人聚集仙人降落。
风雨摧残是谁的错,
破损的龙门惹人难过。
从少林寺出来,在岔路口搭车去洛阳,好几辆大客车停在路边,一司机看见我走过来对我说:你不是不去洛阳嘛,你要去早说了哇,也能给你便宜了哇。(原来是在郑州汽车站遇到的另一个司机,当时他那儿卖通票,全程票,即郑州一一少林寺一一洛阳,票价有60的,也有80的,我当时怕吃亏,只说去少林寺,另外买上通票就不自由了,随旅游团队走不能好好玩,时间不由自己控制,这样游完少林寺再转车到洛阳也随意。没坐他这辆车,坐了另一辆车到洛阳。
半下午到了洛阳,途经白马寺,下去看了一下,正遇上礼拜关门了不开,没能参观成。到了洛阳市区,在一路段,理发小姐们冲我呼喊,还有几个跑过来拉拉扯扯,好不容易摆脱。晚住车站附近的录相厅,看了一晚上录相。
第二天乘公交去了龙门石窟,当时正在修建“中国第一龙”,参观白园结束后,过桥去游览龙门石窟,龙门地形两山对峙,伊水从两山间流过,东山为香山,西山为龙门山,龙门石窟群主要集中在西山。通过景区门口,见有许多游人在路基下河滩游玩,于是我也跳了下去,在伊水边驻足看了看,环视了一下周围,只觉得好有气派,很是独特。又上得路来,但见人流川动,游人众多,我每一个窟每一个龛里里外外都看得很认真很仔细,惊叹于大自然的造化神奇,折服于能工巧匠的生花妙手。导游小姐讲这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建造的最重要的石窟群,约从北魏太和十七年开始,以后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历朝历代又在东西两山峭壁继续营造,最终形成南北长达一公里的石窟群。现有编号窟龛2345个,造像10万尊,浮雕石塔4O多座,碑刻题记2780品。听导游小姐介绍,我一一作了笔记。时而站下听导游的解说,时而我自己边走边看,看了古阳洞、莲花洞、弥勒龛这北魏早时期的宾阳三洞,还有鼎盛时期的弥勒洞、慈香洞、皇甫公窟,药方洞等等,窟内窟外有很多造型差不多的小龛,大同小异没什么变化,导游说这是北魏分裂后东、西魏北齐北周时造的。药方洞内的五尊佛像是北齐时造的。从一些崖壁的洞中出来,我没下去,而是好几次沿洞口攀缘两边,看那些小的石像石龛,发现好多都没有了头,从肩膀处齐整整没有了上部,据说是让文物贩子倒卖了,也有的让人切割下收藏了。管理人员冲我喊叫,示意我下来,我没奈何离开崖壁走了下去。走到最大的石窟前,视眼开阔,场地宽广,游人也最多,中间一石像名唤“卢舍那佛”,通高十几米,慈眉善目,面庞饱满,容颜秀丽,端庄大气,导游讲,这是武则天为自己造的像,让工匠模仿着自己的样子雕刻的,“卢舍那”佛左右各有数尊佛像,略小些,不过也有十几米高,像是陪侍她的,在此拍照留念。
又随处看了看,看了敬善寺、万佛洞、惠简洞等,最后又参观了白居易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