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羡慕那些骨子里透着灵性的人。
喜欢他们解决问题的精妙,喜欢他们智慧的谈吐。
老喻说:
书无法替代。因为书是三维的,当你卷起一个曲面,会有电子书所不具备的阅读虫洞效应。
这是电子书无法取代纸质最精妙的类比。惊叹类比精巧的同时,我想探究老喻如何妙笔生花的呢!?
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通过大量思考,对这世界感知更加敏锐。
2、通过大量输出,能够将对世界感知更精准表达出来。
妙笔生花与大量积累紧密相关。
只所以对他产生精妙的感觉,是因为不可能知道他脑子里发生了什么事,不知道人家是经过多少积累,多少思考,只看到最后结果。所以,认为他的文章透着灵性。实则是他长期积累的结果。
从这上角度看过去,只要我们从思考和输出上下功夫,每个人也能输出精妙的句子。
看似简单的结论,践行起来却不容易。
神经学家发现,人类大脑有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指的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发散模式是指注意力放松时的状态,用胡思乱想形容发散模式非常恰当。
专注模式容易让人陷入自己的思维定式。比如,自己长期想不明白,不清楚的问题。这时候最起码要有一个意识,自己当下碰到的问题,一定有碰到,而且有人已经完美解决了。自己想不明白,一定有会人已经想明白了。这时要做的是去寻找答案。知道答案并不重要,知道答案在哪儿更重要。
发散是创造的源泉,但它也是拖延的一个主要原因。工作时,因为微信等等消息的影响,很容易让思维进入发散状态,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想做的事被抛掉脑后。
专注模式的优势是让大脑注意力集中在某个问题上,更像一辆直达车,把你送到答案身边。而发散模式,喜欢不走寻常路,会别辟道路,走你从未走过路。存在的问题是,这个路有时会走不通。但有时也会走出一条炫彩耀眼的捷径,这才是发散模式的迷人之处。
因此,当我们想要探究新的解决方案或了解一项新事物,观点时,最好是使用发散模式,获取更多的可能。然后再切换回专注模式专注研究问题。
无论专注还是发散各有优缺点,不同情境下要学会合理使用,这样才是让思考更深入和广阔,慢慢积累,妙笔生花自然会有。
这是【全过程工程咨询——时间管理部分第102篇文章。】
注:(时间管理)观点来源于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10大模块: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时间管理、自我管理、表达沟通、谈古论今、逻辑思维、心理学、营销、认知升级,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迭代:
1、构建系统思考能力,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
2、构建有效的表达、沟通系统,打磨世事练达、左右逢源的人脉资源。
3、打磨一套自我迭代升级的认知系统。
以全过程工程咨询为专业基础,力求打磨出个人持续成长方法论。
全过程工程咨询主要学习书目:
我是张伟,正在构建一个复利知识库。
每个知识卡片都是一个乐高积木,积累1000天,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宏伟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