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才舒。
随着蛇年春节期间DeepSeek的爆红,迅速引爆了科技界,并对当下的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有先知先行的教师已经利用DeepSeek在学科备课、跨学科主题融合、班级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突破性效果。
DeepSeek的横空出世无疑是科技、教育等方面创新的产物,同时也对当下中小学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简要梳理DeepSeek产生的原因不难发现:DeepSeek之所以能够生产并迅速引领科技潮流,离不开创新。
正如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所言:创新需要尽可能少的干预和管理,让每个人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试错机会;基础能力、创造性、热爱等相比较经验更为重要……
因此,DeepSeek的诞生以一场实实在在的科技盛宴告诉我们:当下中小学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无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首先,当下绝大部分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追求功利化,造成“高分低能”现象
盘点当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当下绝大部分中小学课堂教学以追求中考特别是高考升学率为战略目标,中考、高考录取率特别是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录取数量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成功的唯一标准。
于是乎,绝大部分中小学都将中考、高考的录取率、录取人数作为办学的第一目标。
而整个社会尤其是家长更是将中考、高考录取率特别是北大、清华的录取人数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成功的唯一指标并以此作为子女 是否入学该校的唯一标准。
至于该校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是否符合子女的性格特点和成长需求,则不在家长的考虑范围内。

最终的结果是:许多考生拼尽全力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可是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除了会解题外一无所知,与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大城市的同学相比,自己在学习兴趣、潜力、动手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差距明显……
这部分考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镇做题家”:除了会做题外一无所知,最终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
其次,当下绝大部分中小学课堂缺乏质疑精神,普遍追求标准答案
当下绝大部分中小学课堂由于背负着沉重的中考、高考等升学压力,教师将实现中、高考升学率的有效提升作为战略目标,学生则将实现中、高考成绩的突破,顺利考上理想的学校作为唯一目标。
于是乎,当下绝大部分中小学课堂普遍缺乏质疑精神,师生课堂教学中都围绕着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实现中、高考战略目标的有效突破服务。
至于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创新素养的提出、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训练,不在师生的考虑之列。
实践证明,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更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其结果只能够培养出标准化的流水线工人,这与整个国家的战略目标——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更是背道而驰的。

第三,当下绝大部分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缺乏创新空间
虽然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与创新精神。
但是,一旦我们深入当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当下绝大部分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缺乏质疑与创新的土壤。
除了上面分析的绝大部分中小学都在追求升学率和所谓的标准答案外,绝大部分师生对于少量有一定质疑精神的学生缺乏普遍的理解与包容。
于是乎,这部分少量敢于对标准化答案质疑的学生被师生认为是离经叛道甚至扰乱课堂氛围予以打压。
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要么不再质疑,与绝大部分师生随大流,融入所谓的标准答案氛围之中;要么不受师生的待见,造成性格孤僻,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实际上,简单梳理DeepSeek的成功之道不难发现: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对于所从事工作的热爱、充分的自由空间、敢于在创新中不断尝试……这一系列因素共同造就了DeepSeek的成功。
而这一系列因素,是当下绝大部分中小学课堂教学无法提供的。
因此,敢于直面当下绝大部分中小学课堂教学实际,大胆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质疑与创新精神,才是当下中小学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