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小说写作练习——通过《厄舍府的崩塌》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模仿练习

【那年秋天一个沉闷、幽晦、寂静的日子,暝云低低地垂压着大地,我单身驰马穿越一片无比荒凉萧索的原野。】

小说开篇第一句几乎可以作为教科书式的范例来供我们参考。乍一看这句话似乎很普通,但细细琢磨——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以及情感基调全部包含在其中。

短篇小说的篇幅很短,每个字都很珍贵,我们写作时应该尽量避免那些没有意义的词语和句子,使每一句话都有其必须存在的价值。


让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自己第一眼看到厄舍府时的场景的:

【兀立的府宅,院落里的天然山水,光秃秃的墙垣,空洞眼眸似的窗户,繁密的菖蒲,枯萎树丛中的白色枝干……】

通常我们对景物的描写都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的,遵循严格的空间顺序。同样是辞藻的堆积,有些人对场景的描写就是要比别人生动许多,那是因为他们的想象力和对文字的把控力更强。

譬如这里的窗户,作者使用了“空洞眼眸”这样的比喻,加上“枯萎”的树丛中的“白色”枝干,简简单单就将厄舍府愁云惨淡的景象呈现在我们眼前。


接着我们来看一段心理描写:

【我心中一片冰凉,又往下沉,不断翻腾,一种难以解脱的悲戚盘踞在心头。】

虽然翻译的版本有所不同,但即使是一句普通的心理描写,读起来也像诗歌一样优美,富有韵律。这就是作者文字功底的体现。


继续往下看,经过几大段的心理描写和气氛铺垫之后,作者继续对厄舍府的细节进行描写:

【……古色古香,由于年代久远,颜色剥落。细小的霉斑布满外墙,悬垂在屋檐下,像乱结的蛛网。……这让我不由想起荒废在地窖中的旧木雕,由于多年来接触不到一丝外界的风,看起来好像在完整,其实早已经朽烂。】

这一段描写中其实隐含着许多含义,其中后一句话作者就为厄舍府最终的倒塌作出了铺垫,通过木雕来隐喻厄舍府——外表看似完整,但内在已经腐朽。


继续往下看,作者描写主人公进入厄舍府之后看到的景象,这一小段将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非常值得借鉴。

【不知道为什么,路上碰到的一切,全都加重了我已经提到过的各种模糊的感觉。我每迈一步,周围的一切——无论是天花板上的雕刻,墙上暗淡的壁衣,还是黑色的乌木地板,幻影般的甲胄类战利品,全都嘎啦作响,这一切都是我自幼熟悉的,可还是令人觉得奇怪,如此寻常的事物竟然也会勾起我陌生的幻觉。】


值得一提的是,惊悚小说或是恐怖小说与其他类型的小说相比,有一些自身独有的特点。譬如它通常对人物和情节的要求不高,而是注重氛围的营造。

如果你喜欢读惊悚小说或是恐怖小说,那么你应当会发现,这个类型的小说对环境的描写和心理描写的笔触在全文中占绝大部分。


让我们来看一下当主人公在厄舍的房间里见到他时,对环境的描写:

【我发觉自己置身于一间十分高大的屋子里。窗户又长又窄,尖尖高耸,离黑黝黝的橡木地板很高,从里面根本够不着。红殷殷的微光从窗棂间射进来,刚好照亮四下里比较显眼的东西。】

什么是文笔?作家需要用文字将自己脑海里的场景描绘出来,再把其中蕴藏的情感传递给读者。

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足够的积累,是写不出这样的场景的。

我举个例子,就拿厄舍待的这个房间来说,如果你根本没有见过这样的房间,如何能凭空写的出来?

但爱伦坡写作的时候,就一定见过这样的房间吗?

实话说,我不知道这间房子是否存在原型,但它的每个组成部分必定在爱伦坡心中有所备案。

如果你还不是非常理解的话,我们继续来看一段:

【……四壁悬挂着暗淡的帐幔。房间里的家具都大而无当,古旧残破,毫不舒适。四下散落的书籍和乐器并没有给这里增添任何生气。】

接着这一段的是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我觉得自己呼吸到一种悲凉的气息,一种阴森沉郁的不可救药的气氛四处漂浮,浸透了一切。】

好,那么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继续刚才的话题——如果爱伦坡自己也没有见过这样的房间,那么他是如何将这个场景描绘出来的?

让我来举个例子,模仿爱伦坡的这段描写来形容一下自己所在的房间,事先说明一下:我现在正坐在学校的一间教室里。

好的,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我从黑暗中醒来,发现自己刚刚正趴在桌子上,从交叉的手臂中抬起头来。

这是一间宽敞的教室,从前往后共有三扇长方形窗户,都安装着白色的防护栏,透过缝隙能看到外面繁密的树叶。脚底是白亮的米黄色大理石地板,顺着它反射而出的长方形光条,我抬头看去——顶上的白炽灯正释放出冰冷的光线,从敞开的门外也有昏暗的光线照射进来,但我看不到太阳,分不清此时究竟是清晨还是黄昏。

环顾四周,我正坐在第二排右边的座位上,长方形的蓝黑色课桌像墓碑一般坚硬又冰冷,四周空无一人。洁白色的墙壁默默不语,黑绿色的黑板上空空荡荡,没有任何字迹。这里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更没有粉笔灰和女孩子们头发上漂浮着的洗发水味——只有一片死寂。

我试着活动手指,却感到它像是僵硬的木棍,几乎动弹不得。

明明一切都是那么熟悉的事物,可我竟然又感到它们是如此陌生——刹那间,一种荒诞又抽离的感觉席卷了我的全身,仿佛坠入黑暗的海洋,我感到手足无措,心中一阵茫然。

孤独将我浸透。


现在你明白了吗?

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能也应该从自己身边的环境开始下手练习,但同样的场景,不同的人会写出不同的效果——新手使用冗长的句子和段落也无法将场景勾勒出来,而高手或是大师寥寥几笔却能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

但是不要丧气,勤奋的练习可以弥补一切。有天赋的作家可能天生就知道该如何描写,如何选择景物,如何把握主人公或观察者距离身边事物距离的尺度。而我们这些没有天赋的写手,通过大量模仿和联系,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至于上面这一段拙劣的模仿,我不认为自己写得有多好,但至少达到了合格线,让我能被这段文字勾起一些兴趣,在脑海里对这间教室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总结一下,我依次选择的描写顺序是:

房间的整体描述:它是高大,还是矮小,是陌生,还是熟悉,是宽敞,还是狭窄,是书房还是卧室?是教室?亦或是宿舍?

窗户的样子——形状?大小?

地板的特征——颜色?材料?

光线的特征——明亮或者昏暗?颜色?光源?

透过光线你看到的事物——你身边的家具?房间里摆放的特殊物品?

这些事物给你留下的印象?你此刻的感觉?


如果说写作有模板的话,那这其实就是模板,每当你需要描述一个房间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模板。

作为练习:

你可以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此刻你所在的房间,或者是你想象中故事发生的那个房间,写下你此刻的感受。

写完之后,回过头来看看,再试着用这个模板中的描写顺序写一遍,看看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思考一下:哪一种方式更好?你为什么会选择描述这个,而不是那个?你选择了物体的什么特征?你用了什么样的象征?

此外,作为提示,我想请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思考,在刚才的描述中,我使用了哪些感官描写?

在这个房间里,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想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通常情况下需要活用感官描写,上面的描述虽然只是视觉,但中间我们也可以穿插进听觉、嗅觉的描写,让气氛变得更加生动。

当然,这一切都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效果有关,我在这里之所以写得如此冗长,也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效果论而已,如果这样的描写出现在一篇惊悚小说中,或许勉强还算可以。但放在其他任何一篇小说中,它都显得太过多余——如果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并不在教室里,那么这样的描写就一定不恰当。

让我们再次复习效果论:

一切形式都是为了内容服务,一切描写、情节安排、铺垫、象征的组合都是为了表现你想要呈现出来的效果。


下一篇我们继续来看这篇小说中涉及到的其他值得学习的细节描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