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习笔记6

《孟子》《告子上》

11.6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宋明理学是从本性的角度解读《孟子》“性善”的思路:不但是老天赋给的本能,而且是带有自身特点的、决定自己是自己这一类的本性——逻辑这种认知的“良知”能力。

11.3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本性不是属性,基于这种本性的人性,人才有了讨论自己人生观的基础。很有伦理的特征,不是纯认识的纯理性大脑——很多人以此认为孟子所说的心,道德性为根本。

13.1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所谓人的一辈子,就是基于老天爷赋给我们内在的本性,找到它,发挥它的全面功能,一辈子就啥遗憾的,就是“人”的一生。一生的价值,不决定于活得长短与否。

❖ 孔子对人的本性,讲得不清晰。孟子对“华夷之辨”的依据,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对生命的根据,进行了论述。

《孟子》《尽心上》

13.2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 小小的我们每个人,顺应我们生命的本性,全面发挥它,生命何去何从?生命此去此从。人发挥自己的本性也是世界赋予我们的能力,全面地“趋利避害”发挥主观能动性,奋斗的一生、自强不息的一生,与天斗、与地斗,改造世界,才是把我们的生命本能彻底发挥,才是“顺命”,是对“命”的反抗与不顺。

❖ 儒家对生命的综合态度:接受现实、挑战生命(智、勇)、自我全面发挥,如此一生,生命就是“自我的实现”。生命是否有价值,全决定于我们自己,无论过程如何。

13.3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3.4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 心是根本。人生是一场没有必然目的地的旅行(“无可无不可”),都不是价值之所在(求之在外),都是进一步提纯、提炼的原矿(求在我),人生的全部整个过程,才是价值的没有浪费(万物皆备于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6梁惠王章句上6》 【学习笔记】 今天是丙申年乙未月癸卯日,六月十七,2016年7月20日...
    金吾生阅读 4,172评论 0 0
  • 灵毓钟生石秀,自来便无恩仇。 一方金箍在手,齐天乱武苍穹。 电闪几多虚幻,雷声震我平庸。 上天不...
    人间易人哉阅读 1,729评论 0 0
  • 现在的天空很美。 邃蓝色的天空,晴空万里。虽已是傍晚,云朵看上去依然轻透,它的白和天空的蓝勾勒出清...
    雪熙snowie阅读 1,872评论 0 1
  • 从偏僻的东三乡之一五陵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一实小南校区,本来以为我的教师生涯从此就要定格...
    青葱岁月淡如水阅读 3,52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