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与写作(二)

       再者,精选多背,养成随时做笔记的习惯。我们从小学开始背诵古诗,中学背诵课文,这些都是大师们精选后的文章,可谓千里挑一。老师经常要求我们背诵,有时还划分的很清楚,哪篇是需要背诵的,哪篇是需要熟读的,哪篇是需要读读就可以的。现在想来,当时的老师真是替我们做了不少功课呢,而那时的我们还是一副抱怨的样子,“啊,又要背啦,能不能少背点呢,真是的……”,要求背诵的不一定能按时按质完成,更别提那些要求熟读和通读的文章,更是无人问津了。回首读书岁月,错过了多么美好的时光。真希望学生时代再重新来一次,肯定会把老师的要求当成圣旨去执行,珍惜每一次与文字相处的机会,半个字都休想跑掉,自带这种气势。可惜人生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旦出场就意味着永远前进,永无NG,到死都没有回头路。

        所以吸取失败者的经验,努力背诵起来吧,看到好的语句和文章就用随身带的小本子记录下来。哪怕是新鲜有趣的广告语都可以记录下来;如果想要生活更有趣,和朋友们聊天时碰撞出来的灵感火花都要随时记录下来。也许朋友们会调侃“啊,真是疯了的节奏”,你要事先有心理准备应对这种调侃,正所谓不疯不成魔嘛。我们写作的大多素材都来源生活本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真实。当然经常背诵唐诗、宋词、元曲也是极好的词句意境的储备,记住里面的精词妙句。这个过程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作家梁衡曾提到“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所以说我们要经常背诵一些美的诗文,提升我们的审美。

        最后,落到实处,多写多练。前面吃了那么多的草,如今该像牛一样产出自己的奶了。如何产奶?这是困扰很多人的地方。正应了上面的那句话:下笔无言,开口无话,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内心迸发出来的感受或者随时跑出来到处乱撞的想法。如何下笔,如何开口,如何写作呢?

        在这方面几年下来我参考过一些人的说法,如今我更加赞同叶圣陶先生的观点:“语文体的最高的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写在纸上的一句句的文章,念起来就是口头的一句句的语言,叫人家念了听了,不但完全明白文章的意思,还能够领会到那种声调和神气,仿佛当面听那作文的人亲口说话一般。要达到这个境界,不能专在文字上面做功夫,最要紧的还在锻炼语言习惯。因为语言好比物体的本身,文章好比给物体留下一个影像的照片,物体本身完整而有式样,拍成的照片当然完整而有式样。语言周妥没有毛病,按照语言写下来的文章当然也周妥而没有毛病了。所以锻炼语言习惯是寻到根源去的办法。”懂摄影的人一看就能明了叶老的意思,言简意赅,道出了写作的本质。口头怎么说话笔下就怎么写,把无形的语言写下来成为有形的文章。对,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前提是你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存在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注意锻炼自己的语言习惯,随时随地当成一件事情来做。我就有这方面的问题,能写但不能说,说话的时候经常出现“那么......然后......然后......然后......”一大堆没有实质作用的辅助词会蹦出来,困扰着我,造成的惨状是说话含糊不清,语言缺乏组织。这是我在和一位朋友用微信语音聊天的时候发现的,那位朋友说话意思表示明确,表达流畅,而点开我的说话内容,用一堆杂七杂八来形容都不为过,自己都听不下去,何况给对方造成的不爽。说话聊天本来是双方相互倾诉、畅快交流,很享受的一个过程,虽然朋友不说,但自己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也曾质疑过自己是不能说也不能写的类型,可排除后并不是,我能写。问题就出现在了我的语言习惯,没有刻意去养成。粗放的结果就是无边无际,话一旦说出口,就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一锤定音,绝无二意。写文章呢,通常第一遍写完后会来回反复琢磨好几次,时间允许,精力允许,自己也愿意投入,一遍一遍去修改、去圆润使用过的词与句。第一天修改了,晚上睡觉前或者某个时刻突然想到使用某个词会更好些,或者那样安排更出色些,接着第二天、第三天......不断去斟酌、完善那篇文章,继而收获不错的效果。一遍成型与多次打磨成型,最后的效果差别自然是很大的,这就是说话和写文章最大的区别。

         在这个层面上,口头表达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语言习惯不好,在日常应用极其广泛的今天那就意味着生活技能上有了缺点,是相当吃亏的。当然我在这方面吃亏无数,恶果尝遍,所以痛下决心,改!改!改!就像一个站立动作练习一样,强迫自己去练。

         无论何时,不完整的不说,说就要清晰有条理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一句话表达一个意思,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说出去的话让人家听了都能明白;

         无论何时,不使用不很了解的词语;

         无论何时,不乱用连词,不多用或者少用一个助词。说话,一定要在“然后”的地方才“然后”,应当“那么”的地方才“那么”。

        这样锻炼很可笑吧,好像谁都会的样子,根本不用拿出来说事。可是你细心观察观察周边的人的说话内容,就是存在这种现象,而且存在的范围还不小。所以说还得从最基本的锻炼起,这步是不可少的。试试练习说一分钟或者三分钟连续的话,估计很多人会被自己憋住的,愣是说不出来。如果这一番话每句都能符合提出的要求,锻炼就初步收到成效。之后再多加练习,作起文来就不觉得那么费事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位具有眼光的设计师,缔造了一款具有未来的软件,给你我他提供了新的提问问题的方式,新的解答问题的方式。 ◆产品简介...
    piegroups阅读 313评论 0 0
  • 绵绵细雨下着,下着 节日已过,雨,还下着 农民还没有播种完毕呀 只有挥撒种子四浅歼陌,让它生长吧 绵绵细雨下着,下...
    倪郭阅读 706评论 2 11
  • 大家好,我是石小花,这是我在简书创作的第15天,今天首页只有一篇我写的文章,我要写一个真实故事,我想分享一段平凡的...
    豆瓣绿油油阅读 446评论 2 6
  • 兼容性 Vue.js不支持IE8以及其下版本,因为vue.js使用了IE8不能模拟的ECMAScript5特性。v...
    痛心凉阅读 723评论 0 0
  • 【12月21日每日一问】 此刻,你想对其他老铁说些什么? 我想对自己说:如果说行动营是送给2017努力的自己的话,...
    渔歌子珊阅读 17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