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小故事一则,机智要马,尽显教育家本质

今天看到一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下:

话说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一次他的马不小心跑脱后吃了当地农民的庄稼,这可把那位农民给气得,当场就扣下了那匹马。孔子的学生子贡呢,就去找农民,想把马给要回来,可就算他低声下气地跟农民说话,也没能把马要回来。

孔子看到后说:“用人不愿意听的话去说服别人,就像用祭品去供奉野兽,用《九韶》的美妙乐曲去取悦飞鸟,那都是没有用的!”然后改派养马人去要马。

养马人跟农民说:“你不在东海耕种,我也不在西海旅行,今天在这里相遇,我的马能不侵犯你的庄稼吗?“农民听后高兴起来,就解开绳子,把马还给了孔子他们。

从这故事里,得到什么启示呢?

其实一开始我也有点不太理解养马人说的这段话,怎么就能让农民解马而还。后面看到明代冯梦龙的见解,才理解过来。

首先,养马人和农民,在孔子他们那个时代,是同类之人,沟通的基础就有了;其次,养马人说的话是带有一些幽默感的,有点两人既然是同道中人,难得见一面,哪有不喝一杯的道理。所以农民才转怒为喜,欣然还马。

如果子贡用养马人的话去跟农民说,农民也未必会还马,甚至可能会嗤之以鼻。因为子贡不论是穿着还是言语、气质,跟农民都会不一样。养马人就没这种差别,所以说的话才有效果。

为什么孔子开始先让子贡去要马,而不是直接派养马人去要呢?

这就体现出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了。如果一开始就让养马人去要马,子贡肯定不服,也不会体会到其中的道理。子贡经过这么一个过程,就会明白孔子说的道理了。

还有一点,孔子知道派养马人去就能把马要回来,体现出他对于身边的人是能够知能善认的。这一点也是很了不起的。

看这么一则小故事,我又明白了不少道理,当然,操作起来就未必能做得那么好,这东西也讲究天赋。但看书学习,有自己的收获,总还是需要的,大家说呢?如果有什么不同见解,大家也可以留言评论,一起讨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智品》明代樊玉冲编写的一部权谋书,与《益智编》、《智囊全集》、《经世奇谋》合称“四大智书”。 明代樊玉冲编写的一...
    汉唐雄风阅读 12,414评论 0 0
  • 治生札记--052 和家安国,商之圣者 1、 商业始祖——王亥:牛车拉出来一个商王朝 王亥(公元前1854—180...
    冯贻伟阅读 5,552评论 0 1
  • 在过去,中国是一个重农轻商的国度,经商被人们视为“贱业”。古代有“士农工商”四大行业,“商”被排在了最后,甚至有时...
    虎步龙行阅读 11,722评论 0 12
  •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一次他的马跑脱后吃了一位农民的庄稼,这位农民十分生气,于是就扣下了他的马。学生子贡就代老师去要马...
    智趣亲子读阅读 2,915评论 0 2
  • 在《智囊》看到这么个故事: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怒,絷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
    癞疙宝阅读 7,274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