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这首《常回家看看》在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红遍大江南北,也唱出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今年没有回家过年。不回家过年的理由五花八门,总结起来无非也就那几个:
发了多少年终奖?
有没有带男朋友回来?
房子买了吗?
什么时候生娃?
有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姑娘们,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评头论足,还是很介意,对回家过年这件事还是很紧张。
这是我工作后第九个年头的春节,年年都没有落下。我觉得回家过年是很重要的,富有仪式感,因为这个仪式里,这一头是你,那一头是父母亲。
家是一个永远的港湾,我们总以为父母永远都会在家里等候我们的归来。
曾经参加过一个关于生命成长的课程,在一次体验活动之后,小组里7个组员分享活动体验。有一个师兄的分享让我到现在印象深刻,他说,妈妈走了之后,就感觉家没有了。有一年过年,打电话给同学,对同学说,我没有妈妈了,可不可借一个妈妈来孝顺一下!
听完以后,大家都哽咽了。那是我第一次思考:如果我父母没有了,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感到害怕,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会失去我亲爱的父母,所以在还可以拥有的岁月里,我选择回家过年。因为你们在哪,家就在哪!
所以那天生命成长课程的老师,分享了一段话,我记下来了。老师说:父母在,兄妹是一家人,是老家。父母不在,就成了亲戚,是故乡。父母在,你不觉得有什么,父母不在,你会觉得少了很多。平常孩子没有回来看望父母,父母不觉得有什么。逢年过节不回家,父母会觉得孤寂很多。
在举国团圆的日子里,请不要让你的父母,守着寂寞想念你。也不要因为七大姑八大姨的价值观,影响你回家团圆的心情。
对于我来说除了父母,走亲访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早已经忘记串门这回事,但是在老家,街坊邻里关系和谐,可以看到活生生的故事,可以看到朝九晚五以外的活法。
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出生在风和日丽的海边,这里一年四季如春。如果我放弃我现在城市里的钢筋丛林,朝九晚五的活法。回到小镇的海边,盖一间小屋,嫁一个人,那么就是海子诗中描绘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换一种说法,这样的生活就是很多现在苦苦挣扎在城市里的人的诗和远方。
也许你还会遇到你曾经关系最好的初中同学,早早的结婚早早的生娃,也许你曾经幻想生活读书毕业结婚生子,她都已经全部实现,活成你曾经想要的样子,但现在你真的看到她的生活,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你想的活法。
每一次回家过年,以上是我感受最深的。会让我跳脱现在的朋友圈,去感受一个完全不同的圈子。
在快节奏的城市里,没有人会在乎你,什么时候结婚生子,你赚了多少?所以结婚、生子、事业,这三件事情对你来说到底优先等级,那个最重要?真正需要答案的是我们自己。只不过通过七大姑八大姨的嘴,问出来了而已。
如果再有时间可以和同学聚个会,话当年,追忆曾经的美好时光。看看曾经一起读书的伙伴们,你可以看到别人说的生活,也会看到别人眼中你的生活。也许会有不同的收获。也许你会看得有些人正在过你想要的生活,也有可能你会知道哪一种活法是你绝对不想要的。
原来过个年,还有这么多值得思考的人生哲味在里面。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人回来,才有年味儿。
龙应台的《目送》里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年复一年,也在告诉你,你能见到父母的时间,又少了一个春节。父母在地方才是家,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陪伴父母的这几天,好好的过个年!
//www.greatytc.com/p/26c5937631fd
我是钟灵毓秀,我在码走心的文字,希望温暖你的心。喜欢就转发,爱就打赏,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