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养育自己(一)

灵感稍纵即逝,那就速速抓住它。

过年买的风信子|春天里怒放


一切的焦虑都不是活在当下,听明白这句话以后,身体和心灵开始能真正静下来。做到了不熬夜,让心回到自己的身体。十年前听到“活在当下”,如今才身体力行做到。

活在当下|看花是花

骑车不带耳机,开车不连蓝牙,吃饭不看视频,一口一口嚼得有质量,睡前不听故事。现代人往往不是缺信息,而是大脑充斥了太多对自己无用的信息,人最贵的注意力和时间就在消耗在这些无用的东西上。

认知是改变的开始

Mercy有阅读深度并且愿意主动分享,她对写作发自内心的热爱感染了有同样需求的我。先从毫无功利目的的日更练手,整理思绪、锻炼手感,到最后出个人传记,也给我很好的启发。

读再多的书,如果不分享出来、不输出,你吸收的精华、以及书带来的震撼,最后只是封存在大脑里,流于自嗨。

用好心情款待春日|Celia

2023年1月听花生的课,“二次养育自己”,打开了我的心门。从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和痛,完全可以通过二次养育疗愈自己。

如果排序人生大事的话,我的顺序二次养育自己在先,亲密关系第二,然后才是孩子这这那那。前面两层关系给足了养分,后面的孩子也自有其方向。

《秋园》的作者80岁老人杨本芬为母亲写传记,“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也让我萌发为爸爸记录他跌宕又精彩人生的想法。

拿出时间独处,用来专注地自省、写日记、冥想,解决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让超负荷的精神变得清明疏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