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课程结束後,老板或承办人常常会问到:「老师,这样的活力和共识可以持续多久?」这应该是很多人心中共同的疑惑。
事前规划,承上启下
首先谈到课程事前的规划,课程不是为上课而上课,一定要根据公司的需求与企业的文化去设定。因此在课程访谈时,我们就和人资部门的主管就这个部分下过一些工夫,也设计了一个图形和配套的手势和动作。在访谈的过程中,有主管反应,他们部门在每天的晨会当中已经在演练了。
课内老师上,课後主管带
老师在课程中带活动,藉由活动去突显一些团队合作与沟通上的问题,然後技巧的去处理并进行机会教育。此时主管除了跟着上课学习以外,也要去熟悉老师处理的手法,并将可以运用的手法带回到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去。
当教室里的课程结束了,老师离开时,整个课程或动并没有随之结束,只是训练的工作由老师的身上转移到主管来执行而已。老师带的是活动,而主管带的不是活动,而是日常的工作,要从日常的工作去总结经验并进行机会教育。学生也会感受到,课堂里的课程结束了,但是课堂中的话语、手势与共识并没有随之结束,而是成为日常生活与沟通的一部份。
落实口号,说到做到
以下这是我在某科技厂进行课后访谈时所收集到的反馈。
有一位主管就谈到:「开会时,有人出现错误了,马上就说『我以为….』,当场其他同仁都很有默契的笑了起来,并同时提醒:『讲在前面是说明,讲在後面是藉口』」很快的大家便有了共同的语言。
有的主管分享到:「开完会後,大家会说:『有问题立即反应,没有问题贯彻执行』也因此减少了很多沟通的环节,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还有一位主管说:「部门里的同仁碰到了一个很棘手的状况,屡次都处理不好,大家士气都很低落,於是我走过去拍拍其中一个同仁的肩膀,跟他说:『太棒了,反正死不了!再来一次。』然後大家都很有默契的笑了,同时可以感觉到士气很快的在瞬间便提升了起来。」
影片复习,熟能生巧
在会中我也跟大家分享了我所剪辑出来的影片,这些课程当中重要的话语与手势,都已经蒐集在影片中了,大家可以下载到手机或电脑里,可以常常拿出来观看并学习,并将它融会贯通的落实在工作管理与工作教导当中。
视觉讯号,时时提醒
我也请人资的同仁,将这些简明扼要的话语制成海报或挂图等视觉讯号,呈现在会议室、办公室、餐厅或洗手间的公共空间,形成视觉得刺激与提醒,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当中去养成良好的习惯与优质的企业文化。
标竿学习,人人参与
另外标竿学习也是文化塑造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项目。请主管在日常管理当中,如果有发现同仁行为中有符合这些企业文化的案例,请迅速的跟人资的同仁反应,去进行资讯的蒐集,将这些案例便成文字、图片及影音资料,在公司内部的刊物、网站、必报等沟通媒介中去呈现,已造成一种上行下效、移风易俗的风气。
机会教育,勿伤自尊
当然如果有负面的教材也不要怕丢脸,一样让它能够报导出来,一方面可以让其他单位事先防範,一方面也可以收到警惕的效果。只是在处理上要特别小心,不要变成是一种逞罚或是报复,让当事人自尊受损那就不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