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正视过自己的缺点?面对弱势群体需要帮助,你可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论从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家国情怀,你是否真心付出并且毫不后悔过?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致力于用笔杆子打破传统封建文化,敢于在改革和前行中如尖刀一样刺向病态中国的心脏,唤醒麻木不仁的百姓,尽管困难重重收获鲜少,但也为中国历史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十四篇短篇小说的结集,包括《孔乙己》《狂人日记》《社戏》《祝福》等。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面貌,无情地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种种弊端,对辛亥革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做出了深刻的总结,对社会变革时期的个人悲剧进行了全面的剖析,表现出了对国民精神的热切关注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1)袖手旁观,看客心态,无形中也是杀人的凶器,国家的觉醒从每个一个旁观者开始。
《孔乙己》中,孔乙己是我国封建教育制度下培育出来的末代知识分子,他们虔诚地拥护这个封建制度与文化,但最终成了这个制度及其文化的殉葬品。尽管他热爱读书努力读书,但都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尽管如此无论多么艰苦的条件下都不曾拖欠酒馆酒钱。这是他人品中高贵的一部分,但是却没人看得到。大家对他的兴趣除了取笑玩弄,看不到他身上一点优点。甚至在他双腿不能行动的时候,还会刺痛他的自尊,拿他的残疾来开玩笑,可以说看客们完全没有同情心。孔乙己最后去世,他们虽然不是直接凶手,但是间接的语言伤害也是不能推卸责任的。
但是这样的事情似乎在每个人生命中都出现过,公共场所你会不会对残疾人士投入异样的眼光?是不是也曾像看异类一样看他们?面对老弱病残也会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选择无视或者躲避。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无论时间的洪流怎么前进,我们总会用各种理由推脱,找借口。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孔乙己就算身残也还是有文化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把钱放在店员的手里,相比店员对他的爱搭不理,就是现实版的打脸。一群只会拿别人取乐而无动于衷的人,远比身体不健康但是有涵养有素质的人要低贱的多。凡是社会中存在的生命,都不会是个体,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毁灭,与整个社会都有密切的关系,旁观者的冷漠终究会让灵魂死亡,要想国家进步,决不能置身之外,幸灾乐祸。
2)失去以后才会懊悔与自责,不是对逝者的安慰,只是对自己的宽恕而已。即便表现的多么真诚与谦虚,也不过让活人看了夸赞自己罢了。
《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出生在封建社会,但是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一个新时代的女性。为了涓生她顶着家族反对的压力在那个年代与涓生同居生活,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让人敬佩也让人心疼。曾经他们也有花前月下的美好,也有吟诗作对读书看报的惬意时光。然而子君为了生活的柴米油盐渐渐丢弃了涓生喜欢的诗情画意,最终换来了涓生一句“我不爱你了”而愤愤离世。
让我想起了《围城》中方鸿渐结婚前追求爱情,结婚后追求单身的样子。渣男永远会给自己厌倦的生活找一个理由,这个世界上无论你与谁结婚,都会发现这个人不是你最初爱的那个人。年轮都会一圈圈变多,何况人也会被生活磨平棱角增加年岁呢?
就算涓生多么懊悔多么悲伤多么难过,那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内心得到慰籍的表演而已,如若真爱怎忍伤害?没有人一辈子没有矛盾,也没有人一辈子都是光鲜亮丽,笔不仅是接受她的优点,更要接受她的不足,每个女人都是从天真浪漫的女孩开始的,她今后变成什么样子取决于你是否让她幸福。
3)当兄弟手足之情面临生死和经济问题,人性的丑陋和脆弱就一览无余。人性是最经不起测试的,也是最为柔弱的。
沛君兄弟俩在外人的眼中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甚至被许多人赞扬和歌颂。毕竟在为了一元钱都可以出手打架的年代,这样的亲情实在是太难得了。然而弟弟突然的生命和医生开始的误诊,让沛君以为弟弟将不久于人世,他心里的算盘开始盘算起来。
“他仿佛知道靖甫生的一定是猩红热,而且是不可救的。那么,家计怎么支持呢,靠自己一个?虽然住在小城里,可是百物也昂贵起来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他的两个,养活尚且难,还能进学校去读书么?只给一两个读书呢,那自然是自己的康儿最聪明,——然而大家一定要批评,说是薄待了兄弟的孩子……。”
表面上和睦的兄弟在关键时刻还是经不起考验的。我记得母亲生病住院的时候,临床的老奶奶也在住院,她有五个儿子,每天轮流来照顾她,可是五兄弟之间交接班的时候从来不说话不聊天,就像陌生人一样。后来才知道,每个儿子都惦记老奶奶的钱,就怕自己分不到,所以兄弟们早就人脑子打出狗脑子。彼此不再是血脉相连的兄弟,而是见面分外眼红的愁人。有人说,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能拿来考验,因为没有一件是可以经得住考验,如果暂时没有出现矛盾,只能说明矛盾还没有刺激到关键利益,虽然太过残忍但是实在真实。
但是只要肯将欲望值降低,所得到幸福的几率就会变大,而失落就会减少。我们不必去考验别人,也努力让自己不被考验。
鲁迅的文章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读了《呐喊》你会发现每一个故事中都会有你的影子,也许是看客,也许是兄弟,也许是爱情中的青年,也许是那个连台词都没有的路人甲……但是无论是谁,都会让你看穿那个社会的同时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有这样令人讨厌的行为或者思想。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但是读过以后你会发现自我批评反省会让你距离完美更进一步。
读书最好的用处就是让人少走弯路,明明历史曾经犯过错误,到我们仍可吸取经验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