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表达与回应----谈话、写作与艺术

        最近加入了一个读书小组,每天一起读几页书,再讨论一下,讨论时我们会根据书中提到的内容谈自己相应的生活体会,在这里很多心里话都可以表达,或许是心灵有了这个出口,自从参加读书会以来我写作的愿望却大为减少,由此是否可以推断写作是心灵的出口呢?当我们的心灵不能通过交谈去表达时,我们是否就需要用写作去表达呢?

        唱歌、跳舞、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或许也是这种心灵的表达吧,心灵总是需要一个出口。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作家、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孤独的,也许需要一份宁静去积蓄心灵的力量,通过他们喜欢的途径去表达。

         这或许也是我不喜欢命题写作,不喜欢卡着拍得唱歌,不喜欢一招一式的舞蹈的原因,因为那些都无法真实自由得表达我的内心,失去了这些艺术原本的意义,只剩下形式,只是舍本逐末而已。

         回归艺术的本源,写出你真实的内心,唱出你当下的情感,随着心灵起舞,愿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真实表达的自由。

         当然也有人通过物质、金钱、权利去表达自己,这在艺术家眼里就是所谓的俗人了吧。

        谈话的好处在于可以立即得到回应,也许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小婴孩,需要立即得到回应,也许是因为婴儿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回应,面对面的谈话是满足这种需要的最好方式,微信qq交谈需要等待对方在线,写作也不会得到即刻的回应,都会让人感到等待的焦灼,重复了小时候不被回应的可怕经验,因为对于一个不能自理、饥饿的婴儿来说,得不到回应是致命的,每个人婴儿时期或多或少都有得不到足够回应的创伤,面对面的交谈是最好的疗愈方式。当然谈话又有低质量和高质量之分,也就是是否得到了准确的回应,但是低质量、不准确的回应,还是比没有回应要好。

      写作是心灵孤独的舞蹈,有时心灵也需要这样的孤独,需要与自己对话,这也是人长大成熟的表现,可以自理、自己照顾自己,得不到回应已经不再是致命的伤害。所以真正的写作是很私人的,只是写给自己看,和自己对话,或者作为内心的表达和宣泄,而无须期待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回应。若有此期待时,就会让人焦灼不安,反而失去了写作原有的自我疗愈的意义和作用。

        其他的艺术形式音乐、舞蹈、绘画也是,得到准确的回应当然是人生一大幸事,“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但是正如“高山流水觅知音”,却是非常难得的事,若遇不到知音时,也无须毁琴断音,只需要弹给自己听、画给自己看,作为心灵的表达和宣泄,而不必非要得到赞赏和回应不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去拜访了一位事业很成功的姐姐。 这位姐姐不仅事业经营的很成功,家庭美满,重要的是,人还很美。 都说不同年龄的女...
    杨柳君阅读 16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