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年公祭伏羲大典:溯源文明,共祈新章》

《甲辰年公祭伏羲大典:溯源文明,共祈新章》

在时序交替、天地氤氲之际,2025(乙巳)年公祭伏羲大典于甘肃天水庄严启幕。这一场跨越千年的人文盛事,承载着华夏儿女对人文始祖伏羲的追思敬仰,更铺展着中华文明溯源与传承的崭新长卷 。

伏羲,作为中华人文始祖,观天地之象创八卦,启文明之蒙定人伦,抟土造人、结网罟教民渔猎,以超凡智慧为华夏文明肇启曙光。天水,作为伏羲诞生地与祭祀传承地,承载着厚重的始祖记忆,每一寸土地都似在诉说远古的文明密码,公祭大典在此举办,恰是对根脉的虔诚守望。

大典当日,苍穹为幕,古礼为序。祭祀仪仗庄重威严,乐舞告祭悠远肃穆,各界代表怀虔敬之心,循传统仪轨,献太牢、读祭文、行拜谒。祭文里,既有对伏羲开天辟地功绩的追念,也饱含当代人对传承文明、共创未来的期许,声声诵读,穿越时空,是古今对话的生动注脚。

从文化意义看,公祭伏羲大典是文明溯源的重要载体。在考古实证与文献传承交织中,伏羲代表的不仅是个体始祖,更是中华文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精神源头的象征。八卦蕴含的辩证思维,造人传说里的人文关怀,为后世哲学、伦理奠基,大典通过仪式复原与文化阐释,让人们触摸到文明初始的温度,明晰中华文化“从哪里来”的精神根蒂。

于当代传承而言,大典是激活传统文化的契机。它吸引全球华人聚焦,让古老传说走出典籍,化作可感的仪式、可参与的文化体验。年轻一代在庄重仪礼中,认知始祖智慧,理解姓氏文化、龙图腾传承的根源,让传统文化基因在新时代有了鲜活的传承土壤,回答了“文化如何传”的时代命题。

更深远地,大典是凝聚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无论身处何地,华人皆以“炎黄子孙”“伏羲后裔”自居,公祭大典搭建起情感联结的平台,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共赴盛典,同祭始祖,在香火传承、仪礼同心中,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两岸一家亲”“华夏共根源”的深刻内涵,为民族复兴凝聚文化向心力。

当祭祀的香烟缓缓消散,大典的余韵却长久萦绕。乙巳年公祭伏羲大典,不仅是一场对始祖的追思,更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的生动实践。它让历史与现实对话,传统与现代交融,激励着我们以始祖智慧为帆,驾文化传承之舟,在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溯文明之源,开时代新章,让华夏文脉如渭水长流,润泽千秋万代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