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在等待着这一天,然后一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吃饭、聊天、吃零食、看烟花、听鞭炮声……
身在其中倒不觉得什么,但是如果没有回家过年,总有很多人会觉得遗憾。
小时候常常期待着过年。
每逢过年,人们总是放鞭炮,小孩子就等待着,等到大人们诚心诚意向上仓祈求来年顺景、平安幸福后,要用鞭炮声来表示敬意。
往往是把鞭炮拉开放到地上一排,然后拿一根供奉过上天的香,又菜又爱玩的跑过去点燃鞭炮。当引线发出哧哧声的时候赶紧边跑边捂起耳朵,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伴随着浓烟宣告着仪式结束。小孩子往往在刚刚燃烧后的地上寻找漏网之鱼,收集好,又一个一个点燃,在那声响和奔跑中,年就这样深深印在脑海中。
大一些的孩子,懂得了制作鞭炮,用那些旧报纸,裁剪成宽是10厘米左右的长方形纸条,然后把它们卷在一根树枝上,一遍一遍的压实,中间的树枝拿开后用来放鞭炮里的火药。
我们当然没有火药,只能从年关时人们放的鞭炮堆里找那些漏网之鱼,然后把它们的火药粉拆开倒进我们自制的鞭炮了。
过程当然是危险又刺激的,所以总是偷偷的做。
在穷乡僻壤的小村庄,平时没有零花钱也没有什么零食玩具,只是逢过年,人们觉得应该犒劳一下自己,也对过去一年有个总结交代。往往食物、零食和物质都会比较丰富,小孩子在这些面前毫无抵抗力,所以总是爱过年。
在我们为数不多的童年记忆中,过年总是那么遥远和温暖,哪怕身在他乡,也不能阻止那些深刻的、遥远的、古老的、温暖的暖流回馈身心。
最关键的是还有压岁钱,我们从小到大,其实可以自己完全支配的钱真的不多。实际上当我们长大以后更是如此,我们必须为父母、孩子而活。所以有钱的感觉真爽,哪怕不是给自己用上。
如今已经不在自己制作鞭炮了,时代也赋予这个世界比较丰富的物质生活,人们大多可能没有以前生活的那么困。但是对于年,人们还是有极其丰富的情感。对于生活,人们仍然带着美好的憧憬,然后无论岁月如何,仍会努力地往前走。
